離異父母如何影響子女心理

當婚姻出現離異,子女在離異的過程中,目睹父母情感冷卻,以致毗離,是一個錐心刺骨的傷痛經歷。 許多時候,離婚配偶為了處理自己的打擊和情緒,已經自顧不暇,對於子女有兩種極端的反應。 有些父母閉口不言,對子女說:『這是大人的事,你不要管。』於是有一天子女忽然看見父母吵了一頓,父親執拾行履就孑然離開了,再也見不到這位曾經日夕相對的親人,這份失落是一個嚴重的創傷。 另一種極端是父母把子女拉下戰陣,天天訴說對方的不是和自已的委屈,甚至咨詢子女應否離婚,把子女捲入強烈的情緒漩渦,對子女會產生另一種心靈的創傷。

可以這樣說,在和平及理性的氣氛中結朿一段婚姻是極少出現的事,所以在子女面對的以上兩種極端反應的範圍內,我們很難說得上婚姻離異會對子女帶來甚麼好的或正面的影响,除非那是一段長期高度衝突或極不正常或健康(可能有各類Abuse出現的婚姻) ,我們才可以能說離異能對子女產生正面的影响。 所以,以下的討論只能集中在不良或負面的影响上,又或者是如何減低不良的影响吧。

首先,我們可以就 Grossman T.B(1986) 提出的[離異家庭的惡性循環] 了解一下離異經歷中的情感關係。 一對父母在面對衝突而步向離異,在離婚前後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在家庭中或在子女面前多數會表現出疲累或沮喪的情緒,子女可能未能充份了解父母所遇到的壓力,會傾向視父母的表現為泠漠或怒忿,面對心智未成熟的子女。很容易誘發憤怒的情緒或叛逆的行為表現,對於本來已 情緒受困的父母,會視子女的表現為頑劣或搗亂,產生更多的責難,再引致子女更大的憤怒及叛逆,對家長產生更大的情感壓力而誘發更情緒化的反應,而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這是一個離異家庭經常會發生的現象。

在說明以上的情緒循環背景下,現在會一一列出影响子女適應離異家庭的一些重要因素。
1.如何向子女傳遞離婚的訊息: 如父母在這方面處理不當,比如閉口不言,或過於情緒化,把子女拉入戰陣,又或借子女的參與去做離異的決定,又或沒有向子女保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不變等,都會使子女無所適從,悔咎終生,或有被拋棄的感受,對日後的生活適應有很大的負面影。
2.同住父母(或指有[撫養權] 的父母) 自己的情緒困擾對子女影响,可能在子女的主觀感覺中,同住父母是自己在家庭變遷中唯一的親人,唯恐再度失掉這個親人,他們會變得焦慮,緊張,反叛或出現討好行為。 同住父母需要對子女有很大的諒解和支持,才能協助子女疏導情緒困擾。 可是最棘手的情況是同住父母自己也深受情緒困擾,出現過寬或過嚴的管教,甚至表現出一些不良現象; 諸如成人倒退,倚靠子女作自己的情感慰籍,父母子女角色互換,催逼子女成長等現象,令子女蒙受過重的心理負擔。
3.離異父的關係質素及合作能力: 很容易了解,亦有不少研究指出,離婚父母持續性的衝突對子女簡直是一場惡夢。 父母當暫時放下私人恩怨以子女的福祉為重,放棄爭鬥,語言中傷,投訴,呷醋等鬥爭行為,子女才能重拾和諧安寧。 而定期有質素的探訪(非同住父母) ,保持與非同住父母的親子關係,都是協助子女適應離婚,重建自尊和信心的重要元素。
4.離異家庭子女與原先家庭、鄰舍、朋輩之友善關係: 對於離婚子女來說,家庭離異本身巳是一大變遷。 為了協助子女適應,最好安排是盡量減少生活上其他變遷,比如父母分離,最好兄弟姊妹不要分離,以免產生多重失落的困擾,所以一切安排以最少變遷為原則(The Least Change Principle) ,讓小孩仍可享有鄰舍、學校、同學師長等熟習的親愛關係,減少適應困難。

總括來說,對於子女,父母的離異本身就是一個很情緒化和極大變遷的經歷,就是作為成年人的父母,都相當難以適應,更何況是年紀小小的心靈,一方面又似懂非懂,一方面又要適應整個生存世界的變遷,離別其中一位父母,生活在同住父母情緒困擾的家庭內,實非易事,所以我們只能期望把負面的影响減至最少,實在談不上正面的影响吧。 所以,適當的使用家庭婚姻調解服務可以客觀地為子女創做比較理想的適應條件,而接受離婚輔導服務則可以在情緒上幫助父母及子女在新生活中的適應。 反觀現今一般核心家庭的離婚率高達50%,在人間夫妻關係的離離合合巳是很實在的可能,有很多夫婦也許不能共渡一生一世,但父母子女的關係,卻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離異中好好處理子女的安排至為重要。

參考資料:香港家事調解專業手冊 香港公教婚姻

作者:李敬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