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愛我嗎?婦女問題賭博及輔導

上述這句話相信是賭徒與身邊伴侶一起向對方發問的問題。本中心近有一成的女性戒賭求助,賭博成因都是因為夫婦關係上出現障礙,轉移賭博依附,逃避婚姻衝突。根據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於2005年進行一項「香港婦女參與有獎娛樂研究調查」及於2009年進行一項「香港婦女於賭船參與賭博觀察報告」顯示婦女喜歡尋求賭博的刺激,消磨苦悶的生活,並作為一種逃避問題的方法,賭博對女性提供了一個應付家庭壓力、孤單感、苦悶情緒、精神受虐、夫婦感情失敗和解決傷痛的出路。從研究女性參賭的文獻顯示,遇上關係和生活壓力等問題的中年婦女越容易沉迷賭博:

  • 中年婦女
  • 生活感到無聊
  • 學歷程度較低
  • 家庭關係疏離或與配偶關係不和
  • 家庭經濟不穩

家庭輔導以家庭系統作為治療的單位,注重「此時此刻的人關係」和「過程」的輔導模式,視個人的問題與家庭人際的動力和組織結構有密切互為的影響關係,認為個人的行為表徵乃隱藏一個家庭問題的核心現象,治療焦點乃協助家庭成員間改善交往的方式,使個人及整個家庭系統得以發揮功能。

家庭治療的過程就是協助賭徒與其家庭核心成員重新連接,薩爾瓦多.米紐慶(Minuchin) 治療介入的評估四步的路線圖中,逐步協助受助者與家庭系統重要的成員重新連結,驅動彼此的能力解決困難。家庭治療運用評估四步路線圖協助受助者邁向不輔導歷程:

第一步:擴張主訴問題, (Opening Up The Presenting Complaint):

一位受助的太太說:「我不開心,所以賭錢,賭錢使我忘卻煩惱,令我開心些。」

輔導員:「令你感到困擾不開心要找賭博尋樂趣?」

太太說:「我丈夫不關心我,他越是不理睬我,我就越感到生氣。我唯有賭去識朋友,在外面會快樂一點。」

協助受助者為這個家庭已認定的問題賦予不同的意義,丈夫認庶太太是問題者是病徵。輔導員就是協助他們從不同的觀點去看這位太太的賭博問題,尤其探索個人的賭行為與她身邊的人、事件發生連結,就是夫婦二人的互動各溝通模式。

第二步:凸顯維持問題的家庭互動 (Highlight Problem – Maintaining Interactions): 

協助受助者進一步了解個人的何種行動可能導致問題持續存在。

輔導員:「你丈夫對你賭博的情況有怎樣的反應?」

太太:「當丈夫知道我賭博欠債時,他更生氣,更拒絕和我溝通,他不明白我,其實我也是十分痛苦,要是他能平心靜氣去聽,去幫我,我就不會賭。他越對我冷漠無情,我就越賭給他看,我是不靠他的!」

輔導員協助夫婦從他們慣於彼此指責的互相模式來維持不良的夫婦關係,太太更藉著賭博以處理夫婦的焦慮、張力、分歧和衝突。

第三步:結構取向焦點式之歷史探索 (A Structurally Focused Exploration of The Past)

輔導員:「賭博行為似乎成為你和丈夫維繫和諧和溝通的鴻溝,只會把你和丈夫的關係再推得越來越遠,你們同意嗎?」

丈夫說:「十分同意。我們為的她賭博十分困擾,要是不愛她,就不會三番四次替她還賭債,難道我們不夠愛她嗎?為甚麼她仍然執迷不悟,繼續賭下去?」

太太說:「如果你真心幫我嗎?幫了之後就不應重提舊事,對我冷言冷眼,你真心幫我嗎?這樣是愛我嗎?」

輔導員:「你倆都是問題賭博的受害者,夫妻的關係受到賭博的捆綁,太太是被賭博關在獄裏的罪犯,丈夫也是被太太關在的獄卒。你們想這樣繼續被賭博困下去嗎?」

輔導員:「你(太太)知道丈夫一直對你不離不棄,你(丈夫)也知道唔幫她,她更會自暴自棄,你們現在可以談談心中的真心話,怎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對方?」

輔導員協助他們探索家庭中成員的過去,幫助了解自己如何形成目前受限的自我和他人的觀點,檢視以往的對應模式對此時此刻關係上帶來的互動影響,讓他們把矛盾和對彼此的期望得以澄清。

第四步:探索與家人連結的替代方案 (An exploration of Alternative Ways of Relating):

促進家庭成員彼此了解和接納,重新界定問題及暢談彼此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家庭正面動力,去處理個人功能失衡的狀況。

輔導員:「太太現在你有甚麼想法向丈夫表達,現在他來陪你,支持你戒賭,你們願意彼此再多幹一點功夫,改善大家的關係嗎?」……

輔導員:「任何一個太太十分在乎丈夫的關心,先生(丈夫),你認為有什麼好方法令你可以與太太相處時,大家可以拉近一些?」

賭博牽連整個家庭,影響彼此的情緒和互動相處,尤其破裂的關係,要是家人仍然對賭徒心存盼望,協助賭徒戒賭,家庭治療是一個整全,且能從家出發,與家庭中的成員一起同步,家人的關愛乃是賭徒戒賭過程的著力點。輔導員要循薩爾瓦多.米紐慶(Minuchin) 治療介入的評估四步,可能經歷一段的輔導歷程,逐步協助受助者與家庭系統重要的成員重新連結,驅動彼此的能力解決困難。

家有賭徒如何是好?家人怎樣幫才有果效呢?

沉迷賭博的誘因各有不同。在接觸個案中,我們常聽到家人述說不懂性的賭博成員,幫了他還完一筆又一筆,可是卻屢犯屢錯,不停復賭。家庭中出現的問題賭徒,賭徒失控的賭博行為及後產生的影響實在牽涉整個家庭系統。可是作為家人有想到他們可能是促進賭博人士持續賭博的幫凶?以下的情況不難看見的,就如前來求助的父母和其長女,家中四十歲的兒子是位問題賭徒,賭博十幾年。求助前父母還要求姐姐借錢替弟弟還債,一家人不斷替四十歲的賭徒還債,父母替他安排打點一切生活起居,姐姐負責分配零用,母親甚至想幫兒子安排婚事,讓他有一位太太可以幫忙照顧賭徒。可是,這一切兒子都沒有選擇,也不懂選擇,更不會拒絕這選擇,為甚麼?兒子自願把一切自主權都委託父母,或是父母一直吞噬兒子的自我?他唯一能感到主權舒展的就在賭場上,博彩遊戲上。家人愈是超負荷地幫(Over Functioning),他們愈是侵入了四十歲兒子的角色和界線(Beyond Boundary),未有給予兒子舒展履行個人成長任務,更剝奪他承擔責任的機會,造就兒子成為一個「中年孩童(Adult Child)」,他一直學習的就是不斷消費和享用家人的付出和貢獻而視為理所當時,這樣的家庭互動令兒子本身削弱自我的效能,半生就是依附家人求生,更令一家陷入互累的依附關係,父母就是一直背起四十歲的「中年孩童」走路。

我們試從著名的家庭治大師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 分析,在家庭中所被認定的病患,即有問題的賭博家庭成員,這都是家庭製造出來的產物,認為個人的行為表徵乃隱藏一個家庭問題的核心現象,從問題症狀至人際互動關係,從發現症狀是如何延伸到家中每一個成員。治療注重「此時此刻」和「過程」的輔導模式,視個人的問題與家庭人際的動力和組織結構有密切互為的影響關係,理解受助者行為背後的緣由,他們如何改變,以及什麼樣的情況引發改變。治療目標不僅是改變個人,還要改變家庭功能的運作系統,讓系統可以滿足所有家人的需要讓所有家人同時獲得支持和自主,讓互相牽制的患者與家人都參與治療的過程,協助家庭成員間改善交往的方式,使個人及整個家庭系統得以發揮功能。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這位四十歲的中年人為甚要賭下去,家人負責還債,賭徒不斷賭博借債,這種互補的行為已述明一切。問題賭徒的誘因除了因為對賭博存有非理性的想法和不良的金錢價值觀,如貪心想不勞而獲的心態,表現好勝心,或對乘勝追擊的不甘心。從家庭組織結構下的密切互為影響下,人際關係的糾葛,因為缺乏個人自主空間、次系統不清(兩代界線侵越,角色責任不清)、錯亂階級組織系統(女當母職、是子當父職、妻代母職……),彊化的行為,出現被過度的控制或保護,令賭徒犧牲自主權、缺乏適應性和自然成長,迴避人際衝突,以賭去麻木焦慮不安,以賭去舒緩心理壓力。

家人如何打破這種根深蒂固的依附互動模式:

  • 學習自處:抱持「不離、不棄、不借」的宗旨,懂得愛護自己和整體家庭利益,保障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生活和財產;同時推動賭徒正視其賭博失衡的狀況,以正面態度去支持和鼓勵賭徒求助戒賭。
  • 家人可作一個同行者:平和地扮演恰當的角色(使能者 enabler),與賭徒協商,從詳計議,讓賭徒有機會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 情緒上的抽離:明白和接納自己失望、憤怒、被傷害的感受,管理好個人的情況,先照顧好自己,自行求助。把賭博個人本身與賭博行為分開處理,接賭徒個人本身,以一顆平和及鎮定的心情協助賭徒共同解決賭博的問題。
  • 區分自我‧認知上的抽離:明白欠債的不是家人自己,替賭徒還債不是家人的責任,欠債的是賭徒本身,釐清個人的角色、界線。債務處理方面,必須請賭徒列出欠債的清單、按債務的先緩迫切還債,諮詢戒賭輔導中心求助,家庭系統人際互動的改變,彼此履行角色責任,訂立清晰界線,漸漸抽身放下,讓賭徒成長獨立才是最終解決方法。

愛是一個抉擇,也是一個行動。

當你發現身邊的伴侶有賭博問題,請立即致電27039811與我們的輔導員聯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