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戒賭首推外展 助飲食業「無賭」

日期:2015年9月20日
版位:A7 香港新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不少參與賭博的人都是「小賭怡情」,但根據資料,每10名參與賭博的港人中,便有1.9名「大賭亂性」的問題賭徒。有戒賭團體表示求助個案最多來自飲食業(佔兩成),因此推出全港首個戒賭的外展計劃,主動出擊接觸針對飲食業從業員,向員工及僱主宣揚「無賭工作間」的訊息,至今接觸4,000多間食肆。

錫安社會服務勗勵軒輔導中心與民政事務署合作展開針對飲食業界的戒賭外展服務,計劃自去年4月開展,發現行內賭風盛行。

輔導中心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嚴浩宇昨日指,業界受舊有文化影響,工餘時間慣以賭博聯誼。他又說,工時較長,落場時間易以賭博來打發;而從業員學歷普遍較低,競爭力弱意志消沉均令從業員易沉迷賭博。

嚴浩宇呼籲有需要人士及早求助。 何寶儀 攝
嚴浩宇呼籲有需要人士及早求助。 何寶儀 攝

接觸150從業員 處理18宗個案

計劃至今接觸150名從業員,處理18宗問題賭徒個案,並與多間食肆合作,定期為員工提供心理輔導、家庭關係輔助及理財講座,並向僱主提供管理教育,協助他們為員工提供正向教育。嚴浩宇說,飲食業界的工時不定且長,以往不少求助個案無法到中心與輔導員見面,因而推出外展服務,「令服務時間及地點不受限制,配合業界的上班及落場時間,曾試過在公園、後巷及街頭等地進行輔導。」

其中一名受助人越南華僑阿美,是一位食店東主,多年前因飲食業工作重複及沉悶,於賭博中尋求刺激,最終要賣樓還債,更禍及下一代,欠下百多萬巨債,令她與丈夫每天工作至晚上11時才能休息,無暇照顧兒子,使家庭關係跌至冰點。債務使她無法再供兒子讀書,兒子亦因欠缺自信求職多次不果,落得失學失業的下場,4年來終日躲在家中。經中心的輔導,22歲的兒子終於願意重投社會,於食店內兼職賺錢,並再次報讀課程上學。

冀僱主「講心」關顧員工

戒賭成功的標準是停賭6個月,至今計劃有7成個案能達標,與當局期望的8成尚有距離。嚴浩宇坦言,推行計劃最困難不是接觸服務對象,反而經常遇到食肆人事部的大力阻止,至今未有大型連鎖食肆加入計劃。他希望,更多僱主能成為「良心老闆」,改變行業「重薪金不重情」的文化,多關懷員工。

圖片及文章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9/20/HK1509200025.htm

星島日報:「無賭工作間」為飲食業防賭

日期:2015年9月20日
版位:A7 港聞

(星島日報報道)飲食業工時不定,不少員工喜歡「落場」時小賭減壓。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獲民政署平和基金資助,自去年四月展開為期三年的「無賭工作間」先導服務,計畫負責人嚴浩宇(圖)說:「飲食業從業員工時長、壓力大,以為小賭怡情,但往往不慎欠下賭債,反令身心及家庭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在日本餐廳當侍應的陳小姐,每周均會打麻將減壓,「初時一局賭幾百元,至後來上數千。」她直言,沉迷賭博令精神變得緊張,每次外出均需多次如廁;乘搭巴士時,腹部、胃部更會出現痛症,「以為患上胃癌,原來是因賭成疾,患上身心症。」至接受輔導後,她將生活寄託在運動上,克服賭癮。

嚴浩宇認為,飲食業賭博風氣盛行,員工易受朋輩影響。「曾有粥店老闆為償債而賠上家族生意,使全家失業,及後卻又再重操『賭』業,欠下高利貸而被逼遠走。」他指,中心共接觸四千間餐廳的管理人員及員工,正與十二間餐廳合作,度身訂造防賭政策,並為員工長期提供免費心理輔導服務。

文章及圖片來源: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48172&target=2

大公報:150賭仔半數脫離賭海

日期:2015年9月20日(日)
版位:A5 要聞

【大公報訊】記者鄧滔報道:為幫助病態賭徒脫離賭海,平和基金、錫安社會服務處合作推出 「無賭工作間」先導計劃,首次以外展形式尋找飲食業病態賭徒,輔導員至今己走訪4000間不同食肆,接觸過150名病態賭徒,半數人成功戒賭。外展輔導計劃稍後將擴至建築、保安及運輸業。

飲食業由於有下午 「落場」時間,從業員往往以賭博打發時間與減壓,容易有病態賭徒問題,去年推出首個以飲食業病態賭徒為對象的外展戒賭輔導,輔導員到食肆教育預防和處理賭博成癮的方法,提供輔導及心理教育,及早識別有賭博問題的人士。錫安社會服務處外展輔導員嚴浩宇稱,在小企業推廣 「無賭工作間」先導計劃,較在大集團容易,大集團往往擔心員工或公司被標籤,拒絕接受輔導。他強調幫助員工戒賭,對公司或員工都有好處,是雙贏局面,希望更多企業主動求助。

正接受外展輔導服務的越南華僑亞美(化名),20年前與丈夫由越南來港後經營食堂,二人因工作苦悶,藉賭博尋求刺激,雙雙染上賭癮,一度欠債高達逾百萬元,需賣樓還債。兒子因父母的不良嗜好,對他們心存怨憤,最終變成 「隱蔽青年」。 「無賭工作間」先導計劃的輔導員去年到其食堂,亞美當時已戒賭,但懷疑丈夫仍有賭博,經輔導後,丈夫的賭博問題改善,兒子亦漸漸踏出房門。在一間日本餐廳任職樓面的陳小姐稱,最初是因為丈夫有賭博問題,所以接受輔導,經輔導後才驚覺自己一星期打麻將三次,已是有賭癮。雖然她無欠債,但覺得與兒子關係變差,曾想停止打麻將但無法控制自己,經輔導後,學懂以打羽毛球打發時間,代替打麻將,成功戒賭,與兒子的關係也改善。

文章來源:

Click to access a5_screen.pdf

(沙田)有多部標明投注賠率的遊戲機。

東方日報:兒童樂園 淪學生賭場

版位:港聞A6 探射燈
日期:2012年5月9日(三)

探射燈:兒童樂園 淪學生賭場

合家歡兒童樂園打造少年賭神!本報巡查各區俗稱兒童樂園的家庭娛樂中心,發現每間均設有輪盤投注機及老虎機,吸引不少中小學生放學後駐場「大賭特賭」。記者直擊有小學生因受成人薰陶,終日沉迷,練得一手賭技,更即場傳授必勝之道。現時雖已有條例規管有關「賭機」,惟據知民政事務總署只根據文件「隔空」審批,未作實地視察,致巡查及執法的警務處只「照單執藥」,未能查出有人違規經營,令兒童樂園變成「無王管賭場」。

文:李子輝 圖:任方、甘偉倫

兒童樂園設置形形色色的老虎機,不少青少年玩得聚精會神。
兒童樂園設置形形色色的老虎機,不少青少年玩得聚精會神。

「中,中,兔仔,兔仔……」記者走入上水一間個體戶經營的兒童樂園,內裏人山人海,氣氛高漲。八台以投注動物作主題、標明賠率輪盤投注機座無虛席,其中五台更被中小學生盤據。十二歲的賢仔(化名)見記者不黯玩法,主動「教路」,「買莊閒和,又可以買動物,買幾多再乘番賠率就贏幾多,買和同獅子就難中,所以賠率就高啲。」

十二歲小六學生賢仔向記者教授老虎機玩法。
十二歲小六學生賢仔向記者教授老虎機玩法。

初中生輸晒 賒數博翻身

投注機玩法跟賭魚蝦蟹相若,開中下注的動物或莊閒就能中獎,賠率浮動。跟記者稔熟後,賢仔主動講解致勝之道,儼如職業賭徒,「姑媽教咗我方法數下鋪開咩,你買獅子啦。」最終開出的卻是兔仔。賭得「駕輕就熟」的賢仔表示,每周有一、兩天跟隨姑媽到樂園搏殺,「上年暑假嗰陣贏多啲,呢排輸咗好多。」記者問及賢仔愛玩原因,他說:「嘻,因為贏咗可以換番錢,唔好話畀人知,犯法!」此類遊戲機上落大,容易輸盡代幣,姑媽不停游說賢仔旁的記者加碼再賭。有初中生千金散盡後,向友人「賒數」「博翻身」。記者更發現常有附近就讀學生到樂園「賭錢」。另外在沙田、黃大仙的屋邨樂園,一樣有此類遊戲機駐場。

民政署審批遊戲矇查查

除個體戶兒童樂園外,連鎖式兒童樂園亦有不同主題的老虎機,記者巡查將軍澳、深水埗、沙田、柴灣等分店,均發現每間設有至少兩、三台,不少家長未有為意,與孩子同玩。

(上水)店內遊戲機受青少年歡迎,座無虛席。
(上水)店內遊戲機受青少年歡迎,座無虛席。
(沙田)有多部標明投注賠率的遊戲機。
(沙田)有多部標明投注賠率的遊戲機。
(將軍澳)不少家庭主婦長駐老虎機。
(將軍澳)不少家庭主婦長駐老虎機。

記者翻查民政事務總署牌照事務處的「已獲批准的有獎娛樂遊戲」名單,發現該類輪盤投注機及老虎機不在名單之列,不應擺放家庭娛樂中心內。有業內人士直斥,當局審批兒戲,「當局都冇實際睇個部機啱唔啱細路玩,只係根據樂園提供嘅文件同相,就決定批唔批,有啲(樂園)閂咗個屏幕影張相送檢就過骨!」他指,警方一年只巡查一次,且只靠名單巡查有否違規擺放,不會判斷其賭博成分,而民政事務總署審批後又不會巡查,部門各自為政。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狠批,當局審批兒戲,審批後只靠警方執法,程序出現漏洞,建議部門聯合執法,杜絕違規經營。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證實,本報巡查的遊戲機並未申領相關牌照,故已將個案轉介警方跟進。若無牌經營有獎遊戲即干犯《公眾娛樂場所條例》,最高可處罰款五百萬及監禁七年。

警否認一年只巡查一次

警方發言人指,警方並無有關違規及檢控數字。但警方每年巡查場所不會少於一次,並根據其過往違規紀錄而決定巡查時間及次數。記者向有關店舖查詢,其中一間與負責人梁先生初時表示,該中心已獲發「有獎牌」,也無提供獎金,只提供代幣作獎品,故認為並無違規。惟當記者追問該款遊戲機是否已獲批准,他卻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替換新遊戲機時會聯絡當局審批。至於有擺放老虎機的其他樂園,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探射燈:細路仔定力差 易成病態賭徒

兒童過早接觸賭博,易成病態賭徒。「呢啲(賭)機中獎機會隨機,冇技巧,會令人覺得不停投注就會中獎,細路定力唔夠,好易沉迷!」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主任黃玉明透露,在其處理的病態賭博個案中,曾有青少年在玩「賭機」代替賭博成癮,需要接受治療。

黃指出,有關樂園的「賭機」較手機、網絡上的虛擬賭博影響更甚。因為有關樂園有實際獎品作回報,再加上博彩成分的賭機,對青少年產生刺激,遊戲機便成為沉迷的賭具,故有關樂園不應放置該類「賭機」。

黃玉明表示,曾有青少年在遊戲機中心玩「賭機」成癮。
黃玉明表示,曾有青少年在遊戲機中心玩「賭機」成癮。

註冊戒賭治療師李焯仁強調,小孩未夠成熟明辨是非,若過早接觸賭博,會產生不勞而獲的錯誤價值觀,令他們理財觀念變弱,長大後勢成病態賭徒,嚴重性不容忽視。他建議若發現青少年賭上癮,可向戒賭中心求助。

李焯仁指小孩若過早接觸賭博,長大後易成病態賭徒。
李焯仁指小孩若過早接觸賭博,長大後易成病態賭徒。

探射燈:遊戲機中心亦烏煙瘴氣

家庭娛樂中心「偷雞」營運未獲批准的「賭機」,反映當局怠忽執法。事實上遊戲機中心一樣違規處處。記者在深水埗一間只准十六歲以下小童進入的「兒童場」,發現猶如「冇掩雞籠」,顧客完全無視舖外警告,不僅有成人隨便進入,也有身穿校服的學生進入遊玩。另外記者在巡視上水一間遊戲機中心,發現店內烏煙瘴氣,後樓梯遺有咳藥水樽,店內更有玩家吸煙,兩店店員從未阻止。

深水埗一間兒童遊戲機中心,違例讓身穿校服的學生及成年人遊玩。
深水埗一間兒童遊戲機中心,違例讓身穿校服的學生及成年人遊玩。

家長心聲

黃先生(製造業):「唔會因為有賭機,而唔去兒童樂園,不過會盡量避免畀小朋友玩呢類遊戲機,始終咁細個玩係會影響心智。」
黃先生(製造業):「唔會因為有賭機,而唔去兒童樂園,不過會盡量避免畀小朋友玩呢類遊戲機,始終咁細個玩係會影響心智。」
林女士(主婦):「本身好少去,會叫朋友都少啲帶小朋友去。十八歲以下嘅人根本就唔應該接觸呢啲嘢,希望政府會做啲嘢!」

文章及圖片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509/00176_100.html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509/00176_101.html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509/00176_102.html

新聞及訪問片段:
http://tv.on.cc/hk/index.html?i=ONS-120509-12652-04M&d=1336503348

頭條日報:服務從業員賭博成風 四成受訪者欠債十萬

2014-06-27

世界盃開鑼後,已出現三宗涉賭債尋死個案。有機構調查指,服務從業員賭博問題特別嚴重,有四成四受訪者欠債十萬至四十萬元,逾一成半人有自毀念頭。

明愛展晴中心等三所機構,調查二千四百零四宗服務業賭徒個案,發現近六成人二十歲前已開始賭博,賭博年期二十一年以上的有逾三成。錫安社會服務勗勵軒輔導中心主任黃玉明指,十個求助個案中,至少六個來自服務業,其中餐飲業更因工時長「返十放十」,「見同事多過見家人,而且落場(下午休息)時間長」,容易為了與同事埋堆而開始賭博,世界盃大戰展開後,電話求助個案比上月升三成多。

負責外展的部門主管嚴浩宇指,最近有播放世界盃賽事的餐廳,員工熱愛與客人討論足球投注,店東為求吸客通常不會阻止,間接令員工更易成為賭徒。他引述曾求助的茶樓僱主指,其廚師欠下十至二十萬涉賭波的債項,不但向僱主賒糧,更有收數公司上門追債。

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鄧耀祖呼籲,受困擾的賭徒應尋求戒賭機構協助,呼籲政府將合法賭博年齡提高至二十一歲。

文章及圖片來源:
http://news.h1.com.hk/dailynews/content_hk/2014/06/27/291174.asp

星島日報:話劇《反賭大作戰》 教學生拒不勞而獲

日期:2010年11月10日
版面:教育版 家長八達通

針對青少年隱性賭博問題,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中心和拉闊劇團為十五所學校的高小及初中學生製作免費巡迴話劇《醒覺吧!反賭大作戰!》。

Elsie最近和社工朋友傾開,知道自從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賭博風氣愈來愈嚴重,為了讓青少年不沉迷賭博,Elsie知道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中心在平和基金的贊助下,於今個學年推出「迷賭不宜嬉」預防青少年問題賭博免費巡迴演出,並找來拉闊劇團為十五所學校的高小及初中學生製作話劇《醒覺吧!反賭大作戰!》,目的是針對青少年的隱蔽賭博問題。

聽勗勵軒中心輔導員張燕鈴(Melody)講,該中心最近留意到很多學生都曾參與過如打麻將、玩啤牌、魚蝦蟹、買六合彩,甚至含賭博成分的推銀機和扭蛋機遊戲等,「他們會以為這些是小遊戲,不是賭錢,但很多發展成病態賭徒的個案中可見,這些賭徒其實早在十歲開始就接觸賭博,最小的更有六歲,因為有家人賭馬,他們變成了習慣而不自知,到接受輔導時已經太遲,而學校的反賭意識又很低,所以我們才希望及早做好預防的工作。」

Melody表示,其實部分學校亦舉辦過反賭講座和工作坊,不過成效不彰,於是中心改用以情緒性學習入手,將學生的情感代入話劇故事中。早前Elsie到羅定邦中學,與中一至中三學生觀賞《醒覺吧!反賭大作戰!》,故事內容講述中六學生阿邦為了達成去日本參與聲優秀選,和聲優偶像渡邊久美子(Keroro軍曹的配音員)相見的夢想,他在杜博士的慫動下開始賭馬、賭波、買六合彩,由初嘗買十元贏一千元,至愈買愈多,最後連積蓄都輸光,阿邦的三名好友發現後,決定拯救他脫離賭海,於是以互動的形式,尋求現場學生的意見和上台即席示範,有提出為阿邦進行心理輔導的,亦有建議限制他的財政的。

故事以幽默、喜劇的形式包裝,演員們生動有趣的演繹,看得學生們十分歡樂,拉闊劇團藝術總監梁永能(Dymo)指,學生既可以從此劇中欣賞到簡約且具創意的藝術手法,更能夠吸取劇中的兩大訊息,就是賭博中「搵快錢」和「靠運氣」皆是不當的意識。羅定邦中學中三學生盧嘉美和鄧明熙,從劇中知道原來有些人不一定是為錢而賭博,不過,兩人始終覺得,靠自己賺回來的金錢會用得比較開心,鄧明熙更指媽媽自小就向他灌輸賭博的禍害。

該校輔導主任何秀靈老師指,打賭其實是一種不當行為,她曾觀察到早前世界盃舉行期間,有學生三五成群私下賭波,甚或校外學生參與地下賭波,「即使不是用金錢賭,但玩耍期間的心癮會大,故此反賭亦是我校生活教育中的課題,以避免學生日後成為病態賭徒和涉及非法的事,亦不要讓他們心存不勞而獲和僥倖的心態。」

Melody對Elsie坦言,其實現時校園的賭風「很嚴重」,基於大眾對賭博平常化的心態,「好似扭蛋機是降低了人的賭博意識,但性質一樣,或者青少年流行的『牙骱戰』,教師的衣着、分數的高低都可以賭,有一個要與人比較和要贏的心理。根據我們的經驗,若某些人賭博不是為了錢,這些人就愈難戒賭,就如所有人的賭博行為都是由社交賭博開始,以為是小小娛樂,如果有自制能力就沒有問題,但如果青少年從小意識到要從社交賭博中方可與人產生話題,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和心理狀態,萬一成為病態賭徒就很難戒掉。」

Melody認為,教師可從今次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反賭意識,她並建議家長需要灌輸子女賭博的禍害,不只影響自己,根據研究,病態賭徒更會影響身邊至少十七個親朋,家長更要留意自己的行為,因為想子女不沉迷賭博,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身教。

為進一步向青少年灌輸防賭訊息,Melody更向Elsie透露,下學期的計畫將推展至另外十五所學校的高中學生,劇目則改演悲劇,以帶起學生的反思。

2010/11/10

文章來源:
http://std.stheadline.com/yesterday/edu/octopus/1110go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