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本身已需具備不同工作技能的前線保安,現在更成了每棟大廈防疫衛生的重要把關,工作量倍增,並更容易因執行新措施而與人發生衝突,心理狀態大受影響,埋下離職導火線。就此,錫安社會服 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及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於本年 5 月至 6 月份進行「本港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並於 9 月 4 日舉行研究發佈會,公佈相關數字及以心理學的角度分享管理層協助前線保安員重整精神心理狀態的貼士。同時,當日將有保安從業員在場分享工作辛酸,並接受訪問,讓大眾知悉更多保安業前線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及管理層的潛在危機。新聞稿內容如下: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X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
抑鬱、焦慮及壓力指數成保安員最大留任考慮關鍵?
在職培訓提升自我接納度 助管理層解決流失率問題
保安員需具備防盜及防火等相關專業知識,亦要應付突發事情及處理客服等工作。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後,他們更成為大廈防疫的重要把關,工作量倍增。坊間甚少有研究探討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也較少提倡一些方法讓他們平衡身心,以助保安業長遠發展。故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聯同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 發起「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希望讓業界關注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同時讓大眾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心理挑戰。
接近3成受訪保安員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狀態 精神心理狀態欠佳時或易有成癮行為
是次研究透過香港保安專業學會以網上問卷形式收集了163份保安員的有效樣本,有近2成的受訪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狀態,接近3成受訪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更甚的是有過3成受訪者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狀態。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分享,工時長達12小時、輪班、未有足夠時間作適當社交活動或家庭團聚、休假少、颱風黑雨加班或車費無津貼,以及疫情工作量增加等,均是保安員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嚴廷玲小姐指出,保安員繁重的工作容易讓他們漠視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埋下精神心理健康危機。她建議管理層可舉行一些提升員工心理開放性(psychological openness)的培訓活動,讓員工能以開放、不批判的角度關注內心感受,有利加強其在精神心理狀態欠佳時的求助意識。另外,嚴廷玲小姐指出部份人視煙、酒、賭、購物及參與課金手遊為減壓方法。參與研究的保安員在以上行為中較偏向有衝動/不理性購物及賭博行為。當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欠佳時,衝動/不理性購物及賭博行為亦有機會演變成成癮行為。
「訴無門、悲自嘆、苦獨擔」 保安專業難發展
研究發現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幸福感、留任意願及組織認同感有顯著相關關係。受訪者「抑鬱、焦慮和壓力」愈高,他們的心理幸福感愈低、對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亦愈低。同時,受訪者「抑鬱、焦慮和壓力」愈高,他們對留任在現時工作崗位的意願愈低。從以上各項數據可見,如保安業界能多關注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例如在職間提供有助提升精神心理健康的活動,除了能協助他們發展更好的個人精神心理質素外,實際而言亦有利公司減少流失率,令到員工更願意留任,避免行政成本。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分享,保安員的壓力亦會來自公司期望他們持續進修及處理客人投訴等,尤其是在防疫緊張時期。保安及防疫程序有時難免會構成客人不便,繼而引起客人投訴。有受訪者分享了受蠻不講理的住客或出入者投訴甚至滋擾的經驗與及表示公司高層對員工精神心理健康不太在意,多數只會叫員工忍讓無理客人,務求息事寧人。有受訪者亦表示,公司的培訓亦缺乏教導員工如何處理自己的精神心理狀況。劉先生建議,上級可從多角度入手舒緩下屬壓力,包括:
- 在傾談之中多加了解下屬需要
- 制定投訴及處理機制
- 多加適切的獎勵或勉勵員工
- 教育內部上级及客戶尊重保安人員
- 工作分配要公平公開
- 多給予正面訊息,減少傳達負面資訊
行業不被尊重 社會大眾忽略保安業辛酸
心理幸福感包括多個範疇,而「自我接納」就是其中一部份。在是次研究中,我們發現受訪保安員的「自我接納」度能顯著地預測他們對於留任現時工作崗位的意願及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保安員的自我接納度或受大眾如何看待自身職業有關。劉先生表示,許多人依然對保安員的認知停留在住宅保安,稱呼他們為「看更」,覺得只有學歷低的人才會從事這一行。然而,保安專業包含風險評估、押運以及調查等工作,當中涉及許多專業知識。如大眾能對保安專業有更深認知,明白他們的工作多樣性及專業性,或可讓他們感到受尊重及更接納自己,亦能讓他們更樂於留任及更認同自己所屬的工作組織。
提升自我接納 改善精神心理健康 助行業長遠發展
若公司能多關注及舉行活動提升員工的自我接納度,或有助員工的精神心理健康及減輕員工流失問題。嚴小姐指出,部分公司所提供的精神心理健康培訓往往停留在認識精神疾病,較少集中透過打好心理基礎去預防精神心理問題。她建議管理層在規劃培訓內容時,可考慮加入能夠提升員工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心理覺察力(psychological reflectivity) 及人際動態(inter-personal dynamic)覺知力的培訓活動。心理彈性較弱的保安員在處理無理的住客投訴時就較有機會陷入兩極的處理模式—較著重個人不快,與住客直接衝突或較忽略自身情緒,只一味滿足住客要求,導致有違公司處理投訴時的指引。保安員的工作性質需要與人有頻繁的互動,如他們能夠有較高的心理覺察力及人際動態覺知力,則能讓他們能夠更快更易地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與及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影響別人對自身的反應,繼而重新思考及選擇如何調整自己待人處事的模式。
手遊課金成新式賭博 保安員參賭問題不容忽視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為 民政事務局平和基金資助的戒賭輔導中心之一,中心多年來的求助個案主要來自五大行業,包括保安業。除一般傳統賭博,如賭波及賭馬,參與手遊課金亦暗藏賭博元素。例如部份手遊有課金開箱元素,玩家為求得到心儀的遊戲配件或角色,或會持續投放金錢去抽取心儀配件或角色。「開箱」 本身需要玩家投放金錢於未確定的事物上,其實已涉及賭博元素。事實上,勗勵軒輔導中心在近年已接獲不少沉迷手遊課金的求助者的求助,當中亦有部份因此出現財政問題。是次研究發現受訪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 (抑鬱、焦慮及壓力)與參與手機課金有顯著相關關係。基於以上結果,勗勵軒輔導中心提醒保安員留意自身精神心理狀態會否與自己參與新式賭博的行為及次數有關,並於有需要時求助相關專業人士。
傳媒聯絡或查詢:
嚴廷玲小姐 Ms. Augusta Yim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電話:(852) 2703 9266 / 5313 3588
電郵:ay@zss.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