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搖搖板」穩固消費原則 實踐家庭或社群為本的共識理財

「守財奴」身邊總有「月光族」?利用「搖搖板」概念共建合理理財計劃,有助減輕家庭成員間兩極消費問題。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進行《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及進行深入訪談,發現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能力較一般香港人低,但當中,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卻比一般人高。同時以深度訪談探究了導致賭博問題的原因及其負面影響。調查報告於今日(2023年9月27日)發佈。

研究於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間進行,對象是在過去一年內曾向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求助的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共收回316份問卷及進行25場深入訪談。問卷結果顯示,在滿分為21分的理財能力評分(包括理財知識、態度及行為)中,賭博人士的得分為13.8分,而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為14.4分,比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14.8分較低。其中,滿分為7分的理財知識方面,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分別為5.3分和5.2分,而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為6.2分,是相差最大的項目。[圖1]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中心主任嚴廷玲表示,留意到賭博人士及其身邊人於理財知識上的學習需要,本身的戒賭輔導服務已會為個案釐清賭博迷思及理財謬誤。中心亦不時開設理財講座,分享正確理財觀念。

然而,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在9分中取得6.2分,反而比一般香港人的5.8分和賭博人士的5.7分都要高。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表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切身受賭博問題困擾,因此可能有更高的理財行為自律性。

賭博失調者家屬 X 小姐接受訪問,分享其與家屬的理財問題及困境。X 小姐受成長背景影響,生活節儉,從中學開始做兼職,喜歡把錢儲起,理財踏實保守,而媽媽卻消費豪爽,不喜歡剩錢,兩人金錢觀大不同。二人相處時,媽媽總是認為女兒孤寒、有錢不捨得用,更會因為女兒不借或給她多點錢而生氣。她對於家人的賭博行為感到羞恥,不會在朋友面前分享自己的家庭,又經常提心吊膽,擔心錢放在家裡會比偷走做賭本。接受輔導後, X 小姐學懂坦誠分享,向母親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況,例如有一次她向母親提到,其實她不喜歡到澳門(賭錢)的,母親後來竟然跟她說,原來自己的行為委屈了她。這是 X 小姐多年以來,第一次聽到母親願意對自己的賭博行為作出反省。母親在知悉她的感受後,決定自己一個去澳門,但因為只有自己一個,所以去澳門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嚴廷玲亦為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以家庭輔導角度切入,剖析箇中原因。我們視家庭為一個由不同個體組成、牽涉不同人之間相處的系統。這個系統會不斷運作,因時宜而有所變化。若然有成員未能及時察覺,仍以舊有形式相處,則有可能影響家庭系統的運作,甚至產生衝突。一個運作良好的家庭系統需要成員之間的溝通和覺察,嚴廷玲建議,可以利用「搖搖板」的高低平衡概念,建構具彈性和協調性的相處模式,同時訂立尊重彼此的界線,減少越界行為,達成雙贏局面。

數據亦顯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在理財自律性方面均感受到更高的期望,包括「記錄他/她的每月開支數目」、「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每月繳付完整的信用卡賬單」及「每月為未來存錢」。例如,超過46%的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同意或非常同意賭博人士認為他們應該「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而只有不足40%的賭博人士同意或非常同意家人或伴侶認為他們應該如此。

深入訪談收集的數據則進一步討論了賭博問題的根源,發現過早於年輕時期接觸賭博、個人自制能力不足及借貸方式愈趨多元和容易,可能是其中一些導致賭博問題的重要原因。訪談亦發現除了心理困擾、借貸和對工作的負面影響外,賭博還對家庭關係造成了負面影響。崔教授表示這些發現反映賭博人士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繼續賭博,他同時表示政府可考慮從賭博人士及家人的理財教育作為戒賭切入點,以家庭或社群為本,輔助他們共同建立合理的理財計劃和期望,包括學習風險管理及正確投資方法及工具等,亦可直接減輕賭博人士對其下一代財務管理的負面影響。嚴廷玲分享,中心接下來亦會以「家庭共識理財」為重點,推出一系列親子溝通講座以及理財教育課程。作為打響頭炮,本中心更與本地主力製作優質原創兒童劇場的《跳樂劇團》(JAM ISLAND THEATRE)合作,創作適合親子一同參加的趣味互動劇場《逆轉時空魔法書》,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寓學習於娛樂。以上詳情可直接聯絡本中心查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