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及訪問】新聞發佈會: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

2021年9月5日

東方日報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904/bkn-20210904134924483-0904_00822_001.html

https://today.line.me/hk/v2/article/53L9gE


文匯報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9/05/AP6133d906e4b08d3407d8545d.html


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91940/%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F%9D%E5%AE%89%E5%93%A1%E7%96%AB%E5%A2%83%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A4%A7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02319/%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8%AA%BF%E6%9F%A5%E6%8C%87%E8%BF%91%E5%85%A9%E6%88%90%E4%BF%9D%E5%AE%89%E5%93%A1%E9%9D%A2%E5%B0%8D%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91%BC%E7%B1%B2%E5%B8%82%E6%B0%91%E5%B0%8A%E9%87%8D%E5%BE%9E%E6%A5%AD%E5%93%A1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202319/%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8%AA%BF%E6%9F%A5%E6%8C%87%E8%BF%91%E5%85%A9%E6%88%90%E4%BF%9D%E5%AE%89%E5%93%A1%E9%9D%A2%E5%B0%8D%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91%BC%E7%B1%B2%E5%B8%82%E6%B0%91%E5%B0%8A%E9%87%8D%E5%BE%9E%E6%A5%AD%E5%93%A1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9154766-%E4%BF%9D%E5%AE%89%E5%93%A1%E7%96%AB%E5%A2%83%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A4%A7

https://www.singtao.ca/5190480/2021-09-04/news-%E8%AA%BF%E6%9F%A5%E6%8C%87%E8%BF%91%E5%85%A9%E6%88%90%E4%BF%9D%E5%AE%89%E5%93%A1%E9%9D%A2%E5%B0%8D%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91%BC%E7%B1%B2%E5%B8%82%E6%B0%91%E5%B0%8A%E9%87%8D%E5%BE%9E%E6%A5%AD%E5%93%A1/


JobMarket

https://www.jobmarket.com.hk/Bastille/%E4%BF%9D%E5%AE%89%E5%93%A1%E5%B7%A5%E6%99%82%E9%95%B7%20%E9%9C%80%E8%A6%81%E8%BC%AA%E7%8F%AD%E4%BC%91%E5%81%87%E5%B0%91%20%E8%BF%912%E6%88%90%E4%BA%BA%E5%8F%97%E7%B2%BE%E7%A5%9E%E5%A3%93%E5%8A%9B%20%E8%BF%913%E6%88%90%E6%9B%BE%E5%87%BA%E7%8F%BE%E7%84%A6%E6%85%AE

https://hk.news.yahoo.com/%E8%AA%BF%E6%9F%A5%E6%8C%87%E8%BF%91%E5%85%A9%E6%88%90%E4%BF%9D%E5%AE%89%E5%93%A1%E9%9D%A2%E5%B0%8D%E7%B2%BE%E7%A5%9E%E5%A3%93%E5%8A%9B-%E5%91%BC%E7%B1%B2%E5%B8%82%E6%B0%91%E5%B0%8A%E9%87%8D%E5%BE%9E%E6%A5%AD%E5%93%A1-071800508.html


香港電台RTHK(AM783)

生活存關愛 #678集 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
主持人:辛巧琪
嘉賓:
錫安社會服務處 勗勵軒輔導中心 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 嚴廷玲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譚子豪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 劉浩榮先生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副秘書 羅榮德先生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5/programme/lifeislove/episode/772968

 

 

新聞發佈會: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

自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本身已需具備不同工作技能的前線保安,現在更成了每棟大廈防疫衛生的重要把關,工作量倍增,並更容易因執行新措施而與人發生衝突,心理狀態大受影響,埋下離職導火線。就此,錫安社會服 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及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於本年 5 月至 6 月份進行「本港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並於 9 月 4 日舉行研究發佈會,公佈相關數字及以心理學的角度分享管理層協助前線保安員重整精神心理狀態的貼士。同時,當日將有保安從業員在場分享工作辛酸,並接受訪問,讓大眾知悉更多保安業前線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及管理層的潛在危機。新聞稿內容如下: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X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

抑鬱、焦慮及壓力指數成保安員最大留任考慮關鍵?
在職培訓提升自我接納度 助管理層解決流失率問題

保安員需具備防盜及防火等相關專業知識,亦要應付突發事情及處理客服等工作。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後,他們更成為大廈防疫的重要把關,工作量倍增。坊間甚少有研究探討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也較少提倡一些方法讓他們平衡身心,以助保安業長遠發展。故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聯同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 發起「保安員精神心理健康狀態、留任意願、對所屬工作組織認同感三者關係研究」,希望讓業界關注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同時讓大眾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心理挑戰。

接近3成受訪保安員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狀態 精神心理狀態欠佳時或易有成癮行為

是次研究透過香港保安專業學會以網上問卷形式收集了163份保安員的有效樣本,有近2成的受訪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狀態,接近3成受訪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更甚的是有過3成受訪者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狀態。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分享,工時長達12小時、輪班、未有足夠時間作適當社交活動或家庭團聚、休假少、颱風黑雨加班或車費無津貼,以及疫情工作量增加等,均是保安員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嚴廷玲小姐指出,保安員繁重的工作容易讓他們漠視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埋下精神心理健康危機。她建議管理層可舉行一些提升員工心理開放性(psychological openness)的培訓活動,讓員工能以開放、不批判的角度關注內心感受,有利加強其在精神心理狀態欠佳時的求助意識。另外,嚴廷玲小姐指出部份人視煙、酒、賭、購物及參與課金手遊為減壓方法。參與研究的保安員在以上行為中較偏向有衝動/不理性購物及賭博行為。當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欠佳時,衝動/不理性購物及賭博行為亦有機會演變成成癮行為。

「訴無門、悲自嘆、苦獨擔」 保安專業難發展

研究發現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幸福感、留任意願及組織認同感有顯著相關關係。受訪者「抑鬱、焦慮和壓力」愈高,他們的心理幸福感愈低、對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亦愈低。同時,受訪者「抑鬱、焦慮和壓力」愈高,他們對留任在現時工作崗位的意願愈低。從以上各項數據可見,如保安業界能多關注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例如在職間提供有助提升精神心理健康的活動,除了能協助他們發展更好的個人精神心理質素外,實際而言亦有利公司減少流失率,令到員工更願意留任,避免行政成本。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分享,保安員的壓力亦會來自公司期望他們持續進修及處理客人投訴等,尤其是在防疫緊張時期。保安及防疫程序有時難免會構成客人不便,繼而引起客人投訴。有受訪者分享了受蠻不講理的住客或出入者投訴甚至滋擾的經驗與及表示公司高層對員工精神心理健康不太在意,多數只會叫員工忍讓無理客人,務求息事寧人。有受訪者亦表示,公司的培訓亦缺乏教導員工如何處理自己的精神心理狀況。劉先生建議,上級可從多角度入手舒緩下屬壓力,包括:

  • 在傾談之中多加了解下屬需要
  • 制定投訴及處理機制
  • 多加適切的獎勵或勉勵員工
  • 教育內部上级及客戶尊重保安人員
  • 工作分配要公平公開
  • 多給予正面訊息,減少傳達負面資訊
行業不被尊重 社會大眾忽略保安業辛酸

心理幸福感包括多個範疇,而「自我接納」就是其中一部份。在是次研究中,我們發現受訪保安員的「自我接納」度能顯著地預測他們對於留任現時工作崗位的意願及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保安員的自我接納度或受大眾如何看待自身職業有關。劉先生表示,許多人依然對保安員的認知停留在住宅保安,稱呼他們為「看更」,覺得只有學歷低的人才會從事這一行。然而,保安專業包含風險評估、押運以及調查等工作,當中涉及許多專業知識。如大眾能對保安專業有更深認知,明白他們的工作多樣性及專業性,或可讓他們感到受尊重及更接納自己,亦能讓他們更樂於留任及更認同自己所屬的工作組織。

提升自我接納 改善精神心理健康 助行業長遠發展

若公司能多關注及舉行活動提升員工的自我接納度,或有助員工的精神心理健康及減輕員工流失問題。嚴小姐指出,部分公司所提供的精神心理健康培訓往往停留在認識精神疾病,較少集中透過打好心理基礎去預防精神心理問題。她建議管理層在規劃培訓內容時,可考慮加入能夠提升員工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心理覺察力(psychological reflectivity) 及人際動態(inter-personal dynamic)覺知力的培訓活動。心理彈性較弱的保安員在處理無理的住客投訴時就較有機會陷入兩極的處理模式—較著重個人不快,與住客直接衝突或較忽略自身情緒,只一味滿足住客要求,導致有違公司處理投訴時的指引。保安員的工作性質需要與人有頻繁的互動,如他們能夠有較高的心理覺察力及人際動態覺知力,則能讓他們能夠更快更易地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與及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影響別人對自身的反應,繼而重新思考及選擇如何調整自己待人處事的模式。

手遊課金成新式賭博 保安員參賭問題不容忽視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為 民政事務局平和基金資助的戒賭輔導中心之一,中心多年來的求助個案主要來自五大行業,包括保安業。除一般傳統賭博,如賭波及賭馬,參與手遊課金亦暗藏賭博元素。例如部份手遊有課金開箱元素,玩家為求得到心儀的遊戲配件或角色,或會持續投放金錢去抽取心儀配件或角色。「開箱」 本身需要玩家投放金錢於未確定的事物上,其實已涉及賭博元素。事實上,勗勵軒輔導中心在近年已接獲不少沉迷手遊課金的求助者的求助,當中亦有部份因此出現財政問題。是次研究發現受訪保安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 (抑鬱、焦慮及壓力)與參與手機課金有顯著相關關係。基於以上結果,勗勵軒輔導中心提醒保安員留意自身精神心理狀態會否與自己參與新式賭博的行為及次數有關,並於有需要時求助相關專業人士。

傳媒聯絡或查詢:
嚴廷玲小姐 Ms. Augusta Yim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電話:(852) 2703 9266 / 5313 3588
電郵:ay@zss.org.hk

 

疫情期間,前線保安工作量倍增。
研究人數及男女比例。
有關保安員出現抑鬱、焦慮和壓力狀態的比率。
受訪者的心理幸福感愈低,對於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亦愈低。心理幸福感的六個範疇。
研究發現精神健康狀態、心理幸福感、留任意願及組織認同感有顯著相關關係。
在是次研究中,我們發現受訪保安人員的「自我接納」度能顯著地預測他們對於留任在現時工作崗位的意願及自身所在的工作組織認同感。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展外輔導及心理教育部主管、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嚴廷玲小姐及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嚴廷玲小姐分享
香港保安專業學會會長劉浩榮先生分享
前線保安員X先生分享

前線深度行 – 疫情下不跌反升的奇景(續)

上個賽季尾,我們曾經提及在疫情下賽馬投注額不跌反升的奇景。不知新一季又如何呢?相信有留意新聞報章的你,都應該知道這個新賽馬季又創了開鑼日投注額紀錄。

早於九月初,各持有投注戶口的朋友們都紛紛收到一個來自馬會的訊息,提示大家馬季即將開鑼,凡以投注戶口於9月份參與賽馬即可獲得50元一田禮券,先送一粒糖比你,唔怕你精,唔怕你呆,最怕你唔來。

在整個疫情帶動下,不讓人群聚集的網上投注方式好像已經被合理化,就連六合彩都要全面轉營,9月8日馬會宣佈六合彩恢復攪珠,但只接受網上户口投注方式!

唉……喜歡六合彩的朋友仔可能心諗,如果只接受網上投注,為何在疫情期間又要取消呢?

#戒賭熱線 183 4633(3)/ 2703 9811

#九龍區戒賭輔導直線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秋遊南朗山

上月份正值秋涼,勗勵軒的行山小組又再出動,今次同工帶大家遊黃竹坑的南朗山,飽覽港島南邊風光。山路剛開始便遇見野豬,大家不斷拿出手機拍照,不過興奮之餘亦要小心!沿途可以望見南灣、南丫島、海洋公園到深水灣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疫情下大家大半年無見過面,秋遊讓大家難得一聚,加上遇著好天氣,活動在開心的氣氛下順利結束!

下次的行山活動於11月29日(日)舉行,繼續帶大家遊港島南面,欣賞鶴咀燈塔以及周邊的景色。想參加的朋友可以 Whatsapp 5313 3011,與負責輔導員或者翁姑娘聯絡。

#戒賭熱線 183 4633(3)/ 2703 9811

#九龍區戒賭輔導直線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前線深度行 – 疫情下不跌反升的奇景(續)

上個賽季尾,我們曾經提及在疫情下賽馬投注額不跌反升的奇景。不知新一季又如何呢?相信有留意新聞報章的你,都應該知道這個新賽馬季又創了開鑼日投注額紀錄。

早於九月初,各持有投注戶口的朋友們都紛紛收到一個來自馬會的訊息,提示大家馬季即將開鑼,凡以投注戶口於9月份參與賽馬即可獲得50元一田禮券,先送一粒糖比你,唔怕你精,唔怕你呆,最怕你唔來。

在整個疫情帶動下,不讓人群聚集的網上投注方式好像已經被合理化,就連六合彩都要全面轉營,9月8日馬會宣佈六合彩恢復攪珠,但只接受網上户口投注方式!

唉……喜歡六合彩的朋友仔可能心諗,如果只接受網上投注,為何在疫情期間又要取消呢?

2020年對香港以至全世界來說,是風雨飄搖的一年。

自農曆新年起,新冠病毒開始肆虐,其後蔓延全世界。我們每天看新聞,眼見感染個案日漸增加而束手無策,先是心痛;後是人人先危。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市民爭先搶購口罩和消毒用品甚至廁紙等日用品。其後的限聚令、停業令及禁堂食令,大家都為抗疫咬緊牙關捱著過著,至今已歷半年。

這半年多來,勗勵軒輔導中心與大家共渡時艱,每天安排足夠的輔導員留守中心接聽戒賭熱線及接見戒賭個案。由於疫情的關係,中心需要重新安排服務模式如加強中心的清潔消毒、限制到訪中心的個案人流及改以網上輔導形式支援穩定的個案等。然而機構為保障輔導員的安全,暫停了中心所有展外探訪服務。談到展外服務暫停,同事們也不約而同直言擔心勗勵軒重點支援的飲食業、建造業、運輸業、物業管理業和金融業這五大行業,因為他們無論面對賭博或是面對疫情都是高危行業。記得三月時接到一位建造業的工友求助,他一直有「節制賭博」的習慣,也有可負擔的債務,無奈在疫情下,開工不足令收入大減,債務斷供衍生追討滋擾,在望能以賭還債的念頭變大下,自覺賭癮變深而求助。眼見百業蕭條,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相信以上求助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再說回中心的服務,友人曾笑指:「香港賽馬會投注站關門了,你們一定空閒多了。」先不辯解賽馬會投注站暫停開放不代表暫停投注(將另文探討),單說「只停賭;不戒癮」已知難修正果。更甚者是,疫情期間聽到不少家人求助表示以為馬會投注站暫停開放,賭徒便「無嘢好賭」,殊不知這只是一層煙幕,到發現時已為時已晚。再者當下疫情嚴重而且反覆,大家難免擔憂甚至焦慮,能否正向抗逆,視乎個人的性格和壓力處理能力。唯普遍成癮人士,處理壓力的方法多與癮好有關,賭博成癮亦然,因此求助需要理應不減反增。

疫情期間,勗勵軒輔導中心的熱線服務及開放時間維持不變,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遇到賭博相關困擾,事不宜遲,請即致電勗勵軒戒賭直線 27039811 聯絡我們的輔導員。

您還愛我嗎?婦女問題賭博及輔導

上述這句話相信是賭徒與身邊伴侶一起向對方發問的問題。本中心近有一成的女性戒賭求助,賭博成因都是因為夫婦關係上出現障礙,轉移賭博依附,逃避婚姻衝突。根據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於2005年進行一項「香港婦女參與有獎娛樂研究調查」及於2009年進行一項「香港婦女於賭船參與賭博觀察報告」顯示婦女喜歡尋求賭博的刺激,消磨苦悶的生活,並作為一種逃避問題的方法,賭博對女性提供了一個應付家庭壓力、孤單感、苦悶情緒、精神受虐、夫婦感情失敗和解決傷痛的出路。從研究女性參賭的文獻顯示,遇上關係和生活壓力等問題的中年婦女越容易沉迷賭博:

  • 中年婦女
  • 生活感到無聊
  • 學歷程度較低
  • 家庭關係疏離或與配偶關係不和
  • 家庭經濟不穩

家庭輔導以家庭系統作為治療的單位,注重「此時此刻的人關係」和「過程」的輔導模式,視個人的問題與家庭人際的動力和組織結構有密切互為的影響關係,認為個人的行為表徵乃隱藏一個家庭問題的核心現象,治療焦點乃協助家庭成員間改善交往的方式,使個人及整個家庭系統得以發揮功能。

家庭治療的過程就是協助賭徒與其家庭核心成員重新連接,薩爾瓦多.米紐慶(Minuchin) 治療介入的評估四步的路線圖中,逐步協助受助者與家庭系統重要的成員重新連結,驅動彼此的能力解決困難。家庭治療運用評估四步路線圖協助受助者邁向不輔導歷程:

第一步:擴張主訴問題, (Opening Up The Presenting Complaint):

一位受助的太太說:「我不開心,所以賭錢,賭錢使我忘卻煩惱,令我開心些。」

輔導員:「令你感到困擾不開心要找賭博尋樂趣?」

太太說:「我丈夫不關心我,他越是不理睬我,我就越感到生氣。我唯有賭去識朋友,在外面會快樂一點。」

協助受助者為這個家庭已認定的問題賦予不同的意義,丈夫認庶太太是問題者是病徵。輔導員就是協助他們從不同的觀點去看這位太太的賭博問題,尤其探索個人的賭行為與她身邊的人、事件發生連結,就是夫婦二人的互動各溝通模式。

第二步:凸顯維持問題的家庭互動 (Highlight Problem – Maintaining Interactions): 

協助受助者進一步了解個人的何種行動可能導致問題持續存在。

輔導員:「你丈夫對你賭博的情況有怎樣的反應?」

太太:「當丈夫知道我賭博欠債時,他更生氣,更拒絕和我溝通,他不明白我,其實我也是十分痛苦,要是他能平心靜氣去聽,去幫我,我就不會賭。他越對我冷漠無情,我就越賭給他看,我是不靠他的!」

輔導員協助夫婦從他們慣於彼此指責的互相模式來維持不良的夫婦關係,太太更藉著賭博以處理夫婦的焦慮、張力、分歧和衝突。

第三步:結構取向焦點式之歷史探索 (A Structurally Focused Exploration of The Past)

輔導員:「賭博行為似乎成為你和丈夫維繫和諧和溝通的鴻溝,只會把你和丈夫的關係再推得越來越遠,你們同意嗎?」

丈夫說:「十分同意。我們為的她賭博十分困擾,要是不愛她,就不會三番四次替她還賭債,難道我們不夠愛她嗎?為甚麼她仍然執迷不悟,繼續賭下去?」

太太說:「如果你真心幫我嗎?幫了之後就不應重提舊事,對我冷言冷眼,你真心幫我嗎?這樣是愛我嗎?」

輔導員:「你倆都是問題賭博的受害者,夫妻的關係受到賭博的捆綁,太太是被賭博關在獄裏的罪犯,丈夫也是被太太關在的獄卒。你們想這樣繼續被賭博困下去嗎?」

輔導員:「你(太太)知道丈夫一直對你不離不棄,你(丈夫)也知道唔幫她,她更會自暴自棄,你們現在可以談談心中的真心話,怎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對方?」

輔導員協助他們探索家庭中成員的過去,幫助了解自己如何形成目前受限的自我和他人的觀點,檢視以往的對應模式對此時此刻關係上帶來的互動影響,讓他們把矛盾和對彼此的期望得以澄清。

第四步:探索與家人連結的替代方案 (An exploration of Alternative Ways of Relating):

促進家庭成員彼此了解和接納,重新界定問題及暢談彼此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家庭正面動力,去處理個人功能失衡的狀況。

輔導員:「太太現在你有甚麼想法向丈夫表達,現在他來陪你,支持你戒賭,你們願意彼此再多幹一點功夫,改善大家的關係嗎?」……

輔導員:「任何一個太太十分在乎丈夫的關心,先生(丈夫),你認為有什麼好方法令你可以與太太相處時,大家可以拉近一些?」

賭博牽連整個家庭,影響彼此的情緒和互動相處,尤其破裂的關係,要是家人仍然對賭徒心存盼望,協助賭徒戒賭,家庭治療是一個整全,且能從家出發,與家庭中的成員一起同步,家人的關愛乃是賭徒戒賭過程的著力點。輔導員要循薩爾瓦多.米紐慶(Minuchin) 治療介入的評估四步,可能經歷一段的輔導歷程,逐步協助受助者與家庭系統重要的成員重新連結,驅動彼此的能力解決困難。

家有賭徒如何是好?家人怎樣幫才有果效呢?

沉迷賭博的誘因各有不同。在接觸個案中,我們常聽到家人述說不懂性的賭博成員,幫了他還完一筆又一筆,可是卻屢犯屢錯,不停復賭。家庭中出現的問題賭徒,賭徒失控的賭博行為及後產生的影響實在牽涉整個家庭系統。可是作為家人有想到他們可能是促進賭博人士持續賭博的幫凶?以下的情況不難看見的,就如前來求助的父母和其長女,家中四十歲的兒子是位問題賭徒,賭博十幾年。求助前父母還要求姐姐借錢替弟弟還債,一家人不斷替四十歲的賭徒還債,父母替他安排打點一切生活起居,姐姐負責分配零用,母親甚至想幫兒子安排婚事,讓他有一位太太可以幫忙照顧賭徒。可是,這一切兒子都沒有選擇,也不懂選擇,更不會拒絕這選擇,為甚麼?兒子自願把一切自主權都委託父母,或是父母一直吞噬兒子的自我?他唯一能感到主權舒展的就在賭場上,博彩遊戲上。家人愈是超負荷地幫(Over Functioning),他們愈是侵入了四十歲兒子的角色和界線(Beyond Boundary),未有給予兒子舒展履行個人成長任務,更剝奪他承擔責任的機會,造就兒子成為一個「中年孩童(Adult Child)」,他一直學習的就是不斷消費和享用家人的付出和貢獻而視為理所當時,這樣的家庭互動令兒子本身削弱自我的效能,半生就是依附家人求生,更令一家陷入互累的依附關係,父母就是一直背起四十歲的「中年孩童」走路。

我們試從著名的家庭治大師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 分析,在家庭中所被認定的病患,即有問題的賭博家庭成員,這都是家庭製造出來的產物,認為個人的行為表徵乃隱藏一個家庭問題的核心現象,從問題症狀至人際互動關係,從發現症狀是如何延伸到家中每一個成員。治療注重「此時此刻」和「過程」的輔導模式,視個人的問題與家庭人際的動力和組織結構有密切互為的影響關係,理解受助者行為背後的緣由,他們如何改變,以及什麼樣的情況引發改變。治療目標不僅是改變個人,還要改變家庭功能的運作系統,讓系統可以滿足所有家人的需要讓所有家人同時獲得支持和自主,讓互相牽制的患者與家人都參與治療的過程,協助家庭成員間改善交往的方式,使個人及整個家庭系統得以發揮功能。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這位四十歲的中年人為甚要賭下去,家人負責還債,賭徒不斷賭博借債,這種互補的行為已述明一切。問題賭徒的誘因除了因為對賭博存有非理性的想法和不良的金錢價值觀,如貪心想不勞而獲的心態,表現好勝心,或對乘勝追擊的不甘心。從家庭組織結構下的密切互為影響下,人際關係的糾葛,因為缺乏個人自主空間、次系統不清(兩代界線侵越,角色責任不清)、錯亂階級組織系統(女當母職、是子當父職、妻代母職……),彊化的行為,出現被過度的控制或保護,令賭徒犧牲自主權、缺乏適應性和自然成長,迴避人際衝突,以賭去麻木焦慮不安,以賭去舒緩心理壓力。

家人如何打破這種根深蒂固的依附互動模式:

  • 學習自處:抱持「不離、不棄、不借」的宗旨,懂得愛護自己和整體家庭利益,保障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生活和財產;同時推動賭徒正視其賭博失衡的狀況,以正面態度去支持和鼓勵賭徒求助戒賭。
  • 家人可作一個同行者:平和地扮演恰當的角色(使能者 enabler),與賭徒協商,從詳計議,讓賭徒有機會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 情緒上的抽離:明白和接納自己失望、憤怒、被傷害的感受,管理好個人的情況,先照顧好自己,自行求助。把賭博個人本身與賭博行為分開處理,接賭徒個人本身,以一顆平和及鎮定的心情協助賭徒共同解決賭博的問題。
  • 區分自我‧認知上的抽離:明白欠債的不是家人自己,替賭徒還債不是家人的責任,欠債的是賭徒本身,釐清個人的角色、界線。債務處理方面,必須請賭徒列出欠債的清單、按債務的先緩迫切還債,諮詢戒賭輔導中心求助,家庭系統人際互動的改變,彼此履行角色責任,訂立清晰界線,漸漸抽身放下,讓賭徒成長獨立才是最終解決方法。

愛是一個抉擇,也是一個行動。

當你發現身邊的伴侶有賭博問題,請立即致電27039811與我們的輔導員聯絡。

小組治療的力量-預防復賭‧鞏固戒賭歷程體驗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存在主義治療和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在他撰寫的團體治療工作表述小組的治療因子和功能能促進小組成員體會自身的經歷和在此時此刻存在的意義。「存在心理治療」是一種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動力」(dynamic)是源自希臘字(dunasthi,表示有能力或有力量),通俗意義是指引發能量或動作。

戒賭人士聚在一起,藉著小組互動分享,把其敘事經驗鞏固零散活過的經驗(lived experience),經驗透過敘說而彰顯自身的存在。當經驗敘說成為故事,從故事中找到某種生活的主題,各自尋找個人的解決方法。過去經驗在此時此刻敘說成故事,所形成的主題會帶出生命的意義感,從而帶出行動,影響未來的行為,就這樣帶來助人自助的歷程:組員透過敘述個人賭博經歷,利於啟發其同行受助者面對戒賭的過程,另方幫助自己尋找停止賭博的意義和幫助。此外,組員共同處境能產生共鳴感,一起回顧過往沉迷的心態、失控的過程,連繫彼此身同感受和接納;清晰一致戒賭目標,在互助勉勵下,提昇停止賭的信念和行動。支持感和利他的資訊分享如:處理債務的資訊及方法,這都是助人自助產生利他及存在的意義。

與戒賭人士談戒賭的意義-意義治療法

「意義治療」法聞名於弗蘭克(Viktor E. Frankl),他認為「人生」命定不能選擇,但人可能用自由的意志去選擇自己的應對心態與存在意義!意義不是我們所創,乃是由我們所發現 。弗蘭克是一位精神官能學及精神分析學教授,他在”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一書中,記述在集中營的痛苦經驗中讓他體悟:當他發現到痛苦的意義時,就不再成為痛苦了。在營中,每時每刻都接近死亡的邊緣,但當他時刻想到心愛的家人,想到要回家,想到與家人重聚的一刻,故他必先保護自己的生命,盡力求生,儘管受到極大的痛苦,他相信會有出營一天的來臨,就是「盼望」激發他生存的意志和希望,痛苦的意義就是為了求生存這個基本目標,他要愛護自己,才有機會去面見家人,故他為自己所有的責任,包括生存。

「生命的意義」就是認為「能夠負責」是人類最重要的存在本性,人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不只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也為自己沒有履行的行動負責。受助者不再受到「必須」做什麼的內心驅策,也沒有「應該」做什麼的外在拉力扯,而是必須適應選擇的問題——選擇他想要做什麼,他想自己過怎樣的人生。

「意義治療」的焦點放在將來,受助者把焦點放在將來要完成的工作——「人存在的意義」和「人對存在意義的追尋」上;「意義」不只由存在本身彰顯,也從存在以外的事物中彰顯。即是除了人不單單只為己而活,也為他認為值得的東西而活,許多時我都各家人或戒賭人士問,為甚麼現在決定來求助戒賭?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他/她改,想他/她好。

由於問題賭徒的心理現象感到存在的空虛,沒有靈魂,只有軀殼。對生活感到無聊、厭煩和失落,藉賭尋求生活的意義和樂趣。在經歷意義治療的過程中,受助者必須自決他如何面對個人良知或是對社會負責,甚至有些認為對宗教上的天主負責。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是開闊和放寬受助者的視野,以他意識到自身與外界意義與價值體系。意義治療不是一種教訓或傳道,不是理論的勸誡。當賭徒經歷在了結期階段中,賭徒就好像活在人生的低谷中,他嘗到苦難——-一無所有,面對痛苦的掙扎,這時他就開始反思怎樣改變呢?弗蘭克相信人是一種能夠負責的受造物,他必須實現仔潛在的生命意義,從以下途徑發現生命意義:

一、藉著創造、工作,如在工作的成績獲得滿足感;

二、藉著體認價值,如經歷戀愛而感受愛和自身被肯定的價值;

三、藉著受苦,如賭徒因賭而失去一切而感受親情的可貴。

協助受助者發掘戒賭的意義和可行性,當輔導員問他為什麼要戒賭時,戒賭人士大都是為家人而戒賭,因父母傷心、伴侶要離開他、家人不再讓他回家了,種種反映了他們面對人際關係的斷裂和失落,戒賭人士就是想與家人修補斷裂關係,體認愛各被愛的價值,這都是他們尋求改變的動機和關鍵所在。輔導員在戒賭歷程中就是讓受助者

  1. 重新選擇,自由自決人生方向,賭不是唯一的出路,自己有所選擇,不被賭博綑綁。
  2. 坦然承擔後果,接納自己,認錯悔改,寬恕自己;負責任地面對當前,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如何處理債務,找工作等。
  3. 重建關係:與家人、朋友、同事、宗教方面(如上帝)復和,在失敗中尋求正面的學習,重新振作。
  1. 延續歸屬感和幸福的生活,重建與別人關係的連結。
  2. 學習感恩,貢獻與施予。透過自身的戒賭經歷,幫助有需要的人,發掘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怎樣戒賭?

世上沒有天生的賭徒,賭博行為的形成是因為經過學習和實踐經驗而孕育出來的習慣,背後
成因各有不同,只要透過適切的輔導,賭癮是可以克服的。透過輔導幫助戒賭人士增強個人
的條理感(sense of coherence)和能力感(sense of capability),協助受助者不再受賭博困擾
,脫離賭博的壞習慣,更重要是不再依賴賭博來滿足個人的心理需要。

一、增強個人的條理感(sense of coherence)是指如何穩定個人的內在衝動情緒,提高個人
理性能力;協助他們處理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自卑懦弱……增加個人情感的
覺察、認知和管理;

二、增強個人的能力感(sense of capability),就是發掘和創造求助者的內在正面資源,如
本身擁有的能力或被遺忘的正面經驗,強化他們正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性評估自己
的能力去實踐個人的期望,建立正面的生活習慣。

家人必須要正視賭博人士失衡的賭博行為,及早干預,及早求助。在戒賭歷程中,我們也鼓
勵家人一起參與,因為有家人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戒賭人士除了接受個案輔導外,家人能
陪同戒賭人士一起參與「戒賭支持小組」(SUPPORT GROUP)能增加彼此的諒解,也成為
戒賭人士的重要支撐力,有效推動他們脫離賭癮,消除對賭博的倚賴,重整生活規範,與人
建立信任和諧的關係。

愛自己‧愛家人,立即行動,致電27039811與我們的輔導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