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搖搖板」穩固消費原則 實踐家庭或社群為本的共識理財

「守財奴」身邊總有「月光族」?利用「搖搖板」概念共建合理理財計劃,有助減輕家庭成員間兩極消費問題。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進行《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及進行深入訪談,發現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能力較一般香港人低,但當中,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卻比一般人高。同時以深度訪談探究了導致賭博問題的原因及其負面影響。調查報告於今日(2023年9月27日)發佈。

研究於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間進行,對象是在過去一年內曾向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求助的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共收回316份問卷及進行25場深入訪談。問卷結果顯示,在滿分為21分的理財能力評分(包括理財知識、態度及行為)中,賭博人士的得分為13.8分,而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為14.4分,比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14.8分較低。其中,滿分為7分的理財知識方面,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分別為5.3分和5.2分,而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為6.2分,是相差最大的項目。[圖1]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中心主任嚴廷玲表示,留意到賭博人士及其身邊人於理財知識上的學習需要,本身的戒賭輔導服務已會為個案釐清賭博迷思及理財謬誤。中心亦不時開設理財講座,分享正確理財觀念。

然而,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在9分中取得6.2分,反而比一般香港人的5.8分和賭博人士的5.7分都要高。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表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切身受賭博問題困擾,因此可能有更高的理財行為自律性。

賭博失調者家屬 X 小姐接受訪問,分享其與家屬的理財問題及困境。X 小姐受成長背景影響,生活節儉,從中學開始做兼職,喜歡把錢儲起,理財踏實保守,而媽媽卻消費豪爽,不喜歡剩錢,兩人金錢觀大不同。二人相處時,媽媽總是認為女兒孤寒、有錢不捨得用,更會因為女兒不借或給她多點錢而生氣。她對於家人的賭博行為感到羞恥,不會在朋友面前分享自己的家庭,又經常提心吊膽,擔心錢放在家裡會比偷走做賭本。接受輔導後, X 小姐學懂坦誠分享,向母親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況,例如有一次她向母親提到,其實她不喜歡到澳門(賭錢)的,母親後來竟然跟她說,原來自己的行為委屈了她。這是 X 小姐多年以來,第一次聽到母親願意對自己的賭博行為作出反省。母親在知悉她的感受後,決定自己一個去澳門,但因為只有自己一個,所以去澳門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嚴廷玲亦為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以家庭輔導角度切入,剖析箇中原因。我們視家庭為一個由不同個體組成、牽涉不同人之間相處的系統。這個系統會不斷運作,因時宜而有所變化。若然有成員未能及時察覺,仍以舊有形式相處,則有可能影響家庭系統的運作,甚至產生衝突。一個運作良好的家庭系統需要成員之間的溝通和覺察,嚴廷玲建議,可以利用「搖搖板」的高低平衡概念,建構具彈性和協調性的相處模式,同時訂立尊重彼此的界線,減少越界行為,達成雙贏局面。

數據亦顯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在理財自律性方面均感受到更高的期望,包括「記錄他/她的每月開支數目」、「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每月繳付完整的信用卡賬單」及「每月為未來存錢」。例如,超過46%的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同意或非常同意賭博人士認為他們應該「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而只有不足40%的賭博人士同意或非常同意家人或伴侶認為他們應該如此。

深入訪談收集的數據則進一步討論了賭博問題的根源,發現過早於年輕時期接觸賭博、個人自制能力不足及借貸方式愈趨多元和容易,可能是其中一些導致賭博問題的重要原因。訪談亦發現除了心理困擾、借貸和對工作的負面影響外,賭博還對家庭關係造成了負面影響。崔教授表示這些發現反映賭博人士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繼續賭博,他同時表示政府可考慮從賭博人士及家人的理財教育作為戒賭切入點,以家庭或社群為本,輔助他們共同建立合理的理財計劃和期望,包括學習風險管理及正確投資方法及工具等,亦可直接減輕賭博人士對其下一代財務管理的負面影響。嚴廷玲分享,中心接下來亦會以「家庭共識理財」為重點,推出一系列親子溝通講座以及理財教育課程。作為打響頭炮,本中心更與本地主力製作優質原創兒童劇場的《跳樂劇團》(JAM ISLAND THEATRE)合作,創作適合親子一同參加的趣味互動劇場《逆轉時空魔法書》,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寓學習於娛樂。以上詳情可直接聯絡本中心查詢。

籃球小組練習回顧(2023年2月24日)

籃球小組 2023年2月24日 (康寧道遊樂場)
練習回顧

由於今晚參與的以新人為主,所以教練先請他們做一些運球、上籃、射球的基本功,然後決定今晚課堂內容:

1. 將他們team up做二人傳球,看看他們的傳球技巧

2. 1打1練習,以半教半自己發揮,令學員對自己的技巧更有信心,同時加以提點改善

3. 小跳步雙腳跳停練習

由於今晚的參加者都有一定籃球基礎, 所以練習的節奏較快, 個別久疏戰陣的參加者需要中途休息一會, 期間其他參加者會有默契地即時填補他練習中的位置, 而當他休息完回到大夥兒練習射罰球時, 在眾人之中就射得最準, 差不多百發百中!

公屋非法麻將賭檔

在公屋自家的地方看似很自由,但若然觸犯賭博法例,依然會被調查及作出檢控。有時你會發現某個街坊在家中不斷招攬「雀友」,以提供茶水及「抽水」作招徠。不管是賭客還是主持人,在法例上,這也算是觸犯賭博法例了。警方是次的拘捕行動,也再次提醒我們切勿以身試法。

資料來源:

誠聘 平和基金資助計劃「點子」之短期計劃及活動助理人員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誠聘

誠聘 平和基金資助計劃「點子」之短期計劃及活動助理人員

本中心為一所受民政事務局平和基金資助的戒賭輔導中心,主要提供戒賭輔導及預防賭博問題的大眾教育服務。現獲得2020-21年度平和基金資助撥款舉辦「點子」計劃,現誠聘一名短期活動助理以協助人校活動事前準備、計劃相關行政、文書工作等等。擁有相關籌辦活動經驗、心理學背景或教育背景的申請人將獲得優先考慮。

有興趣者請將個人履歷於9月18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送往以下”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 54 號豐利中心 10 樓 1015 室”或電郵致ylhorc@zss.org.hk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7039893 向本中心中心主任嚴浩宇先生或計劃負責人嚴廷玲小姐查詢。

誠聘 平和基金資助計劃「不賭思議—預防賭博問題年輕化之辯論教育計劃III」之短期活動助理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誠聘

平和基金資助計劃「不賭思議—預防賭博問題年輕化之辯論教育計劃III」之短期活動助理

本中心為一所受民政事務局平和基金資助的戒賭輔導中心,主要提供戒賭輔導及預防賭博問題的大眾教育服務。現獲得2019-20年度平和基金資助撥款舉辦「不賭思議—預防賭博問題年輕化之辯論教育計劃III」,現誠聘一名短期活動助理以協助帶領活動、協助策劃入校預防賭博問題活動內容及整個計劃的網上平台宣傳文稿、 編寫網上平台宣防賭資訊文章、協調及協助監察大專生計劃大使的工作進度及協助處理計劃及活動的整個流程及相關文書工作等等。擁有相關籌辦活動經驗及心理學背景的申請人將獲得優先考慮。

有興趣者請將個人履歷及期望之時薪於5月7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送往以下地址: 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 54 號豐利中心 10 樓 1015 室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7039893 向本中心中心主任嚴浩宇先生或計劃負責人嚴廷玲小姐查詢。

活動回顧🎈

活動回顧🎈

早前,我們與香港賽馬會 HKJC及著名香港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先生合作,為香港賽馬會的一眾員工以ZOOM形式進行了兩場名為「生心斷捨離-從自我觀察到靜觀生活」的網上工作坊。透過是次活動,一眾員工不但能夠進一步明白什麼是靜觀,重新發現自己的感官和情緒,更能了解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當日的工作坊圍繞靜觀 (Mindfulness) 為題。靜觀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不對自己任何的情緒、想法和感覺加以批判、只留心在當下此刻 (Kabat-Zinn, 2013)。靜觀可以為人們提供不少好處,例如:透過靜觀能夠調節情緒和壓力,改善焦慮、抑鬱等心理困擾和問題,更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和改善幸福感 (Davis & Hayes, 2011)。

靜觀看似很複雜,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靜觀其實可以應用和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呢?例如當人們進行瑜伽、伸展動作和靜坐時,把注意力集中以感受身體的各個部位和自身感覺時,就已經是靜觀的表現了。

在是次工作坊中大致能分為三部份。首先,由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先生為一眾員工講解什麼是靜觀以及它的重要性。曾醫生指出,透過靜觀,人們能夠加強意志力、放鬆自己、慢下來思考和制定行動。當人們能夠慢下來冷靜地思考,就能夠減輕或減少慣性的激動情緒和衝動行為例如賭博和購物。

或許你會認為自己已經很懂得靜觀、認為靜觀是件易事或覺得自己不需要靜觀。正因為這樣,我們在工作坊中加入感官體驗活動,由本部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帶領一眾員工以聽覺和視覺的刺激,進行自我觀察,反思自己的思緒是否容易被個人的內在思想 (internal thought) 所霸佔和影響,並藉此帶出最簡單的靜觀,就是由生活中實踐,練習專注於當下周遭的事物。體驗活動完結後當然是練習的時間!我們透過利用蠟燭作為媒介,由輔導心理學家帶領員工一起練習靜觀。

大家對靜觀感興趣嗎?
你今日靜觀左未?

參考資料:
Davis, D. M., & Hayes, J. A. (2011).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mindfulness? A practice review of psychotherapy-related research. Psychotherapy, 48(2), 198.
Kabat-Zinn, J. (2013).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revised edition): 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 Pain, and Illness. Bantam, New York.
//
想了解多一點嗎?😗
想提升你所屬的機構內的員工的心理質素及精神健康狀態嗎?💪🏻
想為你所屬的機構內的員工提供多一點貼「心」的關懷嗎?❤️
請即聯絡我們:📞2703 9266 / 📧ylhorc@zss.org.hk
🍃Sou-fu的服務理念:
「Sou-fu」是一個關心大家心理健康的一站式免費服務──我們相信好的身體能讓我們走得更多更遠,而健康的心理狀態則能讓我們走得更高更好,兩者缺一不可。而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時,我們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嗎?
「Sou-fu」明白不少人其實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惟他們並未清楚該如何實行,亦未必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究竟在什麼水平。故此,「Sou-fu」倡導以先檢測後配對的形式,先為參與機構作出檢測,並以檢測結果作出專業分析,為參與機構制定個人化的員工心理保健服務內容,以系統化的方式了解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再個別靈活化地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支援及增潤配套。

做一隻快樂的牛

做一隻快樂的牛

來到牛年,在此恭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遠離賭博!

我們也許像一頭默默耕耘的牛,總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甚至犧牲休息時間多做一份外快,想多賺一點錢。我們也許像一頭蠻牛,總是為了事業而拼搏,有時甚至另僻「捷徑」,孤注一擲,希望在賭場翻盤。但無論是你是哪一種牛,也不過只是想為自己或家人的「幸福」而謀生,讓大家日後不用過得那麼辛苦。

然而,「幸福」到底是甚麼?此時此刻不妨停下來,抽出一張紙,把我們心目中這些「令自己幸福」的事物或想法寫下來。例如「我要當上某個職位才能幸福」、「我要賺取更多的金錢才能幸福」、「我一定要讓家人快樂」等等的信念,愈寫愈長。但當我們再深入探討這些東西達標的可能性時,便會發現,愈多的事物寫在紙上,便需要愈多的時間及心力。若然我們有太多事物要照顧,便每樣都只分得一點。到底,太多的追求有沒有真正地令我們幸福快樂?還是更甚者,反而阻礙了我們的幸福?

若然我寫上「只有財富才能令我們幸福」。可是我又細想,便覺得擁有財富固然不錯,好像可以保障我們的幸福平安。但財富愈多,便愈要提防別人對我的貪念,也要花更多的時間來保護財物,更害怕一夜之間打回原形,這不是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嗎?

此般深觀並不是在否認財富的價值,只是在提醒──我們生命中,到底最重要的是什麼?若然你發現自己的心及家人的幸福才是對自己的幸福至關重要,那麼其他寫在紙上的事物,我們或許要學會放下,從而把更多的時間及心力投放在我們最重要的事物中。

後來我想想,陪伴──是我們每人都能做到,最珍貴的禮物!新的一年,你送禮了嗎?

#戒賭熱線 183 4633(3)/ 2703 9811
#講座查詢 2703 9893
#九龍區戒賭輔導直線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活動回顧—成長原點──回到童年」的工作坊

✨活動回顧✨—成長原點──回到童年」的工作坊

在不久之前,我們的團隊再為香港生涯規劃協會Hong Kong Life Planning Association的員工進行了一場名為「成長原點──回到童年」的工作坊。

相信每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短暫而可貴的童年和回憶,當中固然有充滿快樂正面的也有較為負面的經歷。但是不論是正面或負面也都造就和建構了現在和未來的你。童年對於人來說十分重要,在於它不但止會影響人的思想、行為更會影響情緒和健康。

其中一項因素影響人的發展和心理健康就是人的童年是否已經包含和發展「社會興趣」。「社會興趣」一詞是源自於心理學先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當中是指人們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份,因而會比較重視與人合作和做關心其他人的福祉。有社會興趣的童年的人通常具有比較高的合作和適應能力,因此他們能夠以更正面和健康的態度去應對壓力。相反,若人們在童年時欠缺了社會興趣的發展,不但會減少對他人的興趣,而且在成年後會具有更大機會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Johnson & Smith, 2011)。

然而,究竟在童年時經歷了什麼才會影響社會興趣的發展呢?在這裡就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例子吧。例如當人在童年時受到了暴力對待或被忽略時,他們往往難以理解和適應社交的需求,因而會在社交上退縮,甚至避免和其他人接觸 (Van der Kolk, 2003)。這樣,人們不但止會減少對人的興趣,也不會關心他人甚至社會的福祉。相反,倘若人們在童年時能夠得到充分的關懷和參與一些社會體驗活動例如義務服務等,他們不但能學會如何關心其他人和社區的福祉,更增加了和其他人合作和溝通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Miller, Simpson, Lieben & Simpson, 2011)。
透過是次的體驗活動,參加者能夠反思以下問題,從中得到啟示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你認為自己的童年經歷如何?
🔹你認為你童年時的正面及負面經歷,如何打造和影響了今天的你?
🔸基於童年而建構的現在是否不能進行任何改變?
🔹回顧童年,對你又能帶來了什麼啟示呢?
我們期望疫情改善後能夠回復以面對面形式為不同的公司帶來更多豐富的活動及更多的交流!

參考資料:
Johnson, P., & Smith, A. J. (2011). Social interes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Counseling.
Miller, A., Simpson, B., Lieben, J., & Simpson, B. J. (2011).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Volunteerism In Creating Social Inclusion. South West Communities Resource Centre.
Van der Kolk, B. A. (2003). The neurobiology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abuse. Child and Adolescent
/
想了解多一點嗎?😗
想提升你所屬的機構內的員工的心理質素及精神健康狀態嗎?💪🏻
想為你所屬的機構內的員工提供多一點貼「心」的關懷嗎?❤️
請即聯絡我們:📞2703 9266 / 📧ylhorc@zss.org.hk

Sou-fu的服務理念:

「Sou-fu」是一個關心大家心理健康的一站式免費服務──我們相信好的身體能讓我們走得更多更遠,而健康的心理狀態則能讓我們走得更高更好,兩者缺一不可。而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時,我們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嗎?

「Sou-fu」明白不少人其實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惟他們並未清楚該如何實行,亦未必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究竟在什麼水平。故此,「Sou-fu」倡導以先檢測後配對的形式,先為參與機構作出檢測,並以檢測結果作出專業分析,為參與機構制定個人化的員工心理保健服務內容,以系統化的方式了解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再個別靈活化地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支援及增潤配套。

小組治療的力量-預防復賭‧鞏固戒賭歷程體驗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存在主義治療和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在他撰寫的團體治療工作表述小組的治療因子和功能能促進小組成員體會自身的經歷和在此時此刻存在的意義。「存在心理治療」是一種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動力」(dynamic)是源自希臘字(dunasthi,表示有能力或有力量),通俗意義是指引發能量或動作。

戒賭人士聚在一起,藉著小組互動分享,把其敘事經驗鞏固零散活過的經驗(lived experience),經驗透過敘說而彰顯自身的存在。當經驗敘說成為故事,從故事中找到某種生活的主題,各自尋找個人的解決方法。過去經驗在此時此刻敘說成故事,所形成的主題會帶出生命的意義感,從而帶出行動,影響未來的行為,就這樣帶來助人自助的歷程:組員透過敘述個人賭博經歷,利於啟發其同行受助者面對戒賭的過程,另方幫助自己尋找停止賭博的意義和幫助。此外,組員共同處境能產生共鳴感,一起回顧過往沉迷的心態、失控的過程,連繫彼此身同感受和接納;清晰一致戒賭目標,在互助勉勵下,提昇停止賭的信念和行動。支持感和利他的資訊分享如:處理債務的資訊及方法,這都是助人自助產生利他及存在的意義。

認清投資風險

疫情打擊原油需求,期油價格跌至負數,真係估都估唔到。前排小編聽到人地話「而家油價低至幾毫子」,心裡面都有一種錯誤想法「如果用一千幾百買番幾千桶油喺到,咪可以做下『油王』,等他日油價升番,咪大賺一筆囉!」點知過幾日已經跌至負數,網上即有文章指出呢種情況下需要「轉倉」、「斬倉」、「補倉」等等…所謂「油價」其實係指紐約原油合約嘅期貨買賣,屬槓桿倍數好高嘅投資項目,蝕嘅唔單止係全部本金,仲會「炒燶」需要額外補錢入戶口。

今次期油事件話比大家聽,投資風險遠超想像,唔識真係唔好亂買,要事前做足功課,避免投資變成投機,再變成「人買我又買」嘅賭博式玩意啊!到時分分鐘唔單止血本無歸,仲有機會要破產!

相關新聞:https://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44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