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分享

人才招聘-部門經理 (職業導向展外服務)

工作職責
1. 協助服務總監根據前線服務觀察構思服務內容、托展現有的職業導向展外服務與執行中心服務
2. 協助服務總監監督職業導向展外服務與定期提供臨床督導(clinical supervision) 及培訓給職業導向展外服務單位的同工
3. 接聽熱線、提供戒賭輔導、個案管理、培訓、講座等給予有需要人士及單位
4. 協助中心整體行政及運作
5. 托展與外界機構 (特別是賭博高危行業相關的機構) 的網絡

入職要求
1. 至少三年個案輔導經驗,持社會工作、輔導學或輔導心理學相關學位或更高學歷 (如持社會工作學位或更高的學歷,需為註冊社工)
2. 有三年或以上賭博失調個案輔導經驗者會作優先考慮
3. 樂於接受挑戰、能靈活、有彈性及獨立地工作
4. 能多角度思考及作出反思、敢於帶領團隊工作
5. 對商界在精神心理學健康及職場培訓上的需要有一定程度理解
6. 善於對外溝通

每週工作44小時,須輪夜班。請將個人履歷表及求職信連同期望薪酬,於2023年12月8日或之前以電郵 ylh@zss.org.hk 或 郵寄到本中心:九龍觀塘開源道52-54號豐利中心10樓1015室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主任收。

人才招聘-部門經理 (中心為本服務)

工作職責
1. 協助服務總監根據前線服務觀察構思服務內容、托展現有服務與執行中心服務
2. 協助服務總監監督中心為本服務(centre-based service)與定期提供臨床督導(clinical supervision) 及培訓給中心為本服務(centre-based service) 單位的同工
3. 接聽熱線、提供戒賭輔導、個案管理、培訓、講座等給予有需要人士及單位
4. 協助中心整體行政及運作

入職要求
1. 至少三年個案輔導經驗,持社會工作、輔導學或輔導心理學相關學位或更高學歷 (如持社會工作學位或更高的學歷,需為註冊社工)
2. 有三年或以上賭博失調個案輔導經驗者會作優先考慮
3. 樂於接受挑戰、能靈活、有彈性及獨立地工作
4. 能多角度思考及作出反思、敢於帶領團隊工作
5. 了解本港社會服務當前的發展情況及熟悉社會服務單位的恆常運作模式

每週工作44小時,須輪夜班。請將個人履歷表及求職信連同期望薪酬,於2023年12月8日或之前以電郵 ylh@zss.org.hk 或 郵寄到本中心:九龍觀塘開源道52-54號豐利中心10樓1015室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主任收。

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錫安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携手公布
《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搖搖板」穩固消費原則 實踐家庭或社群為本的共識理財

「守財奴」身邊總有「月光族」?利用「搖搖板」概念共建合理理財計劃,有助減輕家庭成員間兩極消費問題。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進行《香港理財能力及賭博行為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及進行深入訪談,發現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能力較一般香港人低,但當中,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卻比一般人高。同時以深度訪談探究了導致賭博問題的原因及其負面影響。調查報告於今日(2023年9月27日)發佈。

研究於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間進行,對象是在過去一年內曾向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求助的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共收回316份問卷及進行25場深入訪談。問卷結果顯示,在滿分為21分的理財能力評分(包括理財知識、態度及行為)中,賭博人士的得分為13.8分,而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為14.4分,比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14.8分較低。其中,滿分為7分的理財知識方面,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分別為5.3分和5.2分,而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為6.2分,是相差最大的項目。[圖1]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中心主任嚴廷玲表示,留意到賭博人士及其身邊人於理財知識上的學習需要,本身的戒賭輔導服務已會為個案釐清賭博迷思及理財謬誤。中心亦不時開設理財講座,分享正確理財觀念。

然而,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在9分中取得6.2分,反而比一般香港人的5.8分和賭博人士的5.7分都要高。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表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切身受賭博問題困擾,因此可能有更高的理財行為自律性。

賭博失調者家屬 X 小姐接受訪問,分享其與家屬的理財問題及困境。X 小姐受成長背景影響,生活節儉,從中學開始做兼職,喜歡把錢儲起,理財踏實保守,而媽媽卻消費豪爽,不喜歡剩錢,兩人金錢觀大不同。二人相處時,媽媽總是認為女兒孤寒、有錢不捨得用,更會因為女兒不借或給她多點錢而生氣。她對於家人的賭博行為感到羞恥,不會在朋友面前分享自己的家庭,又經常提心吊膽,擔心錢放在家裡會比偷走做賭本。接受輔導後, X 小姐學懂坦誠分享,向母親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況,例如有一次她向母親提到,其實她不喜歡到澳門(賭錢)的,母親後來竟然跟她說,原來自己的行為委屈了她。這是 X 小姐多年以來,第一次聽到母親願意對自己的賭博行為作出反省。母親在知悉她的感受後,決定自己一個去澳門,但因為只有自己一個,所以去澳門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嚴廷玲亦為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以家庭輔導角度切入,剖析箇中原因。我們視家庭為一個由不同個體組成、牽涉不同人之間相處的系統。這個系統會不斷運作,因時宜而有所變化。若然有成員未能及時察覺,仍以舊有形式相處,則有可能影響家庭系統的運作,甚至產生衝突。一個運作良好的家庭系統需要成員之間的溝通和覺察,嚴廷玲建議,可以利用「搖搖板」的高低平衡概念,建構具彈性和協調性的相處模式,同時訂立尊重彼此的界線,減少越界行為,達成雙贏局面。

數據亦顯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在理財自律性方面均感受到更高的期望,包括「記錄他/她的每月開支數目」、「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每月繳付完整的信用卡賬單」及「每月為未來存錢」。例如,超過46%的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同意或非常同意賭博人士認為他們應該「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而只有不足40%的賭博人士同意或非常同意家人或伴侶認為他們應該如此。

深入訪談收集的數據則進一步討論了賭博問題的根源,發現過早於年輕時期接觸賭博、個人自制能力不足及借貸方式愈趨多元和容易,可能是其中一些導致賭博問題的重要原因。訪談亦發現除了心理困擾、借貸和對工作的負面影響外,賭博還對家庭關係造成了負面影響。崔教授表示這些發現反映賭博人士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繼續賭博,他同時表示政府可考慮從賭博人士及家人的理財教育作為戒賭切入點,以家庭或社群為本,輔助他們共同建立合理的理財計劃和期望,包括學習風險管理及正確投資方法及工具等,亦可直接減輕賭博人士對其下一代財務管理的負面影響。嚴廷玲分享,中心接下來亦會以「家庭共識理財」為重點,推出一系列親子溝通講座以及理財教育課程。作為打響頭炮,本中心更與本地主力製作優質原創兒童劇場的《跳樂劇團》(JAM ISLAND THEATRE)合作,創作適合親子一同參加的趣味互動劇場《逆轉時空魔法書》,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寓學習於娛樂。以上詳情可直接聯絡本中心查詢。

想賭,真的單純為錢、只為有鋪賭癮?

「點解會有人問蠢去賭架? 唔好貪錢,就唔會搞到今日咁啦!」

很多時候,當大家一聽到「賭徒」二字,都會覺得賭徒會賭錢,都是因為貪心或者是因為他們「有鋪賭癮」。想賭,真的單純為錢,單純因為有鋪癮?

在勗勵軒實習已有三個多月,亦慢慢接觸到不同賭徒。在陪伴個案,認識他們的過程中,讓我明白到賭,只是一種問題的呈現方式。

[個案分享:為保障當事人,個案背景經過修改]
K先生是一名中年已婚男士,沒有兒女。K先生曾經自己開辦公司,現已退休,有每天炒股賺錢的習慣。K先生在兒時因父母工作關係,常常在不同親戚的家寄居。K先生提及到自己沒有多少朋友,和太太關係亦不佳,沒有甚麼社交聚會。每天起床,便是以看股市開始新一天。K先生向我們中心求助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股市,覺得傷神,希望自己可以減少花在股市的時間。

在約面談的過程中,K先生多次失約亦經常遲到;但每次失約後也會主動提出再約面談的時間。在面談時,不論我問的問題是甚麼,K先生總是會滔滔不絕地談及自己在股市的心得,甚至會強調他希望教導我致勝的方法。雖然為一些希望投身股票市場的人而言,可能會期待聽到K先生的分享,但自己作為一個輔導員時,看到對方經常失約,亦似乎不理會我的提問時,也會感到氣餒。

後來,我發現與K先生相處時會感到氣餒的,似乎不只是我一人。K先生提及到太太也不喜歡K先生花時間在股市,而K先生應對太太不滿的方式是把自己寫下的股市心得轉寄給她。

看到這裏不知道在大家心中,會對K先生有一個怎樣的印象?

從K先生對待太太的方式及我與K先生互動,我理解到K先生似乎是個較自我中心的人,亦對自己的能力有很大(很可能是過大)的信心。過份的自信,讓K先生似乎抱有「我控制到自己嘅賭博行為」、「我有必贏嘅方法」等的非理性思維,令自己難以抽身。

此外,K先生未能與他人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亦可能是釀成賭博問題的原因之一。根據依附理論 (Bowlby, 1988) ,我們在幼兒時與主要照顧者能否建立安全依附 (相信照顧者會關注並滿足我們的情感需要),會影響我們在長大後能否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和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K先生在童年時沒有穩定的照顧者,可能導致他形成不安全依附;而他一方面熱衷於教導我股市知識和約面談時間,一方面又不理會我提的問題和不斷失約亦很可能是一種不安全依附的呈現方式。研究指出不安全依附是其中一個讓人容易形成問題賭博的因素(Ghinassi & Casale, 2022)。在未能建立親密的關係的時候,有些人會透過重複性行為彌補親密感和製造有安全感的假象(Höfler & Kooyman, 1996);亦有些人會用賭博來嘗試調節自己的情緒(Casale & Fioravanti, 2017)和填滿空虛的感覺(Flores, 2004)。

賭博為K先生而言,有可能是一個嘗試展現自己能力的工具,亦有部份是填補關係上的空虛的一種方式;亦有更多的未知,留待我和他一起發掘。

賭博為你或你認識的人真的只是鋪癮或貪心的後果嗎?歡迎上來中心與我們一起探索。

籃球小組安仔(化名)分享

安仔(化名)今年三十出頭,本年一月來勗勵軒接受戒賭和債務輔導,學會如何與債主”講數”之後,自二月尾安仔開始參加我們的籃球小組,之後基本上每次練習都會出席。

安仔從初中就開始打籃球,打得最好的時候就是二十出頭剛出來工作的頭幾年,他覺得自己現時的籃球水準比當時還是有一大段距離。

到了廿五六歲,安仔用在打籃球的時間大減,一來生活忙碌,二來是迷上了賭博,賭博取代了籃球在他生命中的位置…

參加我們籃球小組之前,安仔最近的一次打籃球就要數到2019年,他有很長時間沒有和球友聯繫了,現在感覺有點生疏,所以暫時未有約他們出來打波。

經過三個月的練習,安仔開心發現自己的體格提升了不少 (以10為滿分計,是由最初的1提升到現時的5!),其實安仔自小就比較容易”無氣”的,近年疏於運動就變得更差,在小組中安仔比起其他組員也是較易”索氣”的,筆者一度擔心他或會感到跟不上而放棄,但安仔說他是真心的喜歡籃球,所以從未想過放棄,他尤其享受透過努力而得來的進步,近來他還自己跑步加操,”少啲hea就有時間啦!”。

小組中另一他喜歡的是,教練會耐心指出如何調整一些細微的動作,不過由於之前慣用的動作已成習慣,所以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調整過來。他很喜歡現在能夠恆常練習,而我們的教練讓安仔想起他少時的教練,都是一樣的友善和認真地訓練學員。

籃球為安仔帶來刺激和滿足感,尤其是在比賽的時候。現時訓練的小組比賽中,安仔的表現未必是最出色的,輸了練習賽安仔也會有一點點不服,而這也激起他想繼續進步! 安仔更期待的是將來和組員一起在外面打比賽時的刺激感、克服挑戰的滿足感和團隊精神的充分發揮! 談到團體精神,安仔會想起”以前比賽,唔夠人就會堅持自己打足全場;射唔入就再嚟過,唔會怪邊個;贏波嘅時候,大家一齊好high咁慶祝,心入面期待下一場波,希望最後能夠打入決賽;輸波嘅話,嗰時都會有啲down,然後一team人會一齊檢討返要改進嘅地方,希望下次打好啲”。

安仔覺得小組的組員都很友善,大家在球場上的賣力和投入讓他重拾以往對籃球專注和堅持的感覺,他也很享受場外大家大談NBA波經哩!

安仔回想以前賭博的時候是不會花太多心機研究的,其實他亦不大享受其中的過程,他更喜歡經歷一個需要努力的過程,”因為咁樣會實在啲,尤其當知道自己有不足嘅時候,如果能夠搵出自己欠缺嘅地方然後盡力改善,我會感覺成件事更加有把握,有付出先至有真正嘅收穫!” 。

除了對籃球的熱愛之外,安仔也享受編寫電腦程式和砌模型的過程中帶來的成功感,他自覺賭癮其實不算大,早前放不下賭博主要是不忿輸了的錢和在爆煲的情況下追賭,贏錢帶來的成功感對於安仔來說不是持續賭博的主因。

安仔與賭博的距離

在接受輔導之後參加籃球小組之前的一段時間,安仔坦言有時會嘗試”模擬下注” (即,選了心水之後,沒有真正用錢落注,只是假設自己下注多少,然後觀察賽果),發現模擬的成績是輸多贏少, “好彩冇買啫!”,他會覺得當時自己與賭博的親近度還是高達7.5 (10為滿分,下同) ,而當他重新練習籃球之後,這種與賭博親近的感覺就降至2.5了。

至於賭博帶來的內疚感,安仔在參加籃球小組之前,自覺高達9.5, 而練習籃球之後則降至3.5,安仔覺得現時由於賭博惡果帶來困擾內疚的感覺是減少了,但自己仍然是保持著一份警惕。

安仔與家人的距離

參與籃球練習之前,安仔自覺與家人的親密度為5.5,現在則升至7.5,安仔覺得是由於練習籃球之後自己開心了,和家人的話題也多了,而家人留意到他重投籃球這興趣,對自己也放心了!

***

不少人會覺得戒賭過程很辛苦,又多反覆,其實戒賭可以是開心的,更正確的說法是: 如果你(或有賭博問題的家人)是有效地去戒賭的話,過程中是應該會找到愉悅、充實、滿足的! 如果安仔的故事讓你有一點觸動的話,我會鼓勵你與我們勗勵軒聯絡,一切從了解你自己/家人開始!

母親節品嚐手造中式糕點 認識沉迷賭博對家庭的影響

糕點時光 X 勗勵軒輔導中心 戒賭主題糕點
母親節品嚐手造中式糕點 認識沉迷賭博對家庭的影響

【香港,2023年5月2日】母親節將至,為摯親準備一份窩心禮物,除了表達對她的愛和謝意,還能認識關注婦女充權的社會企業,同時了解沉迷賭博對家庭的禍害。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勗音旭,以下簡稱勗勵軒) 與糕點時光攜手,於母親節期間限時推出兩款充滿寓意的中式糕點,包括椰汁桂花糕「金盆洗手」以及焙茶栗子糯米糍「苦盡甘來」,讓大家與母親一同享受美味的手造糕點,並細嚐當中所蘊藏的心思和意義。

戒賭輔導不單治療案主賭博狀況 同時支援家屬情緒

「很多人以為戒賭只是叫大家不要賭錢,但其實戒賭輔導及心理治療會先了解案主人生經歷、價值觀、心理特質等,再制定出適合案主的輔導及心理治療方案。若案主沉迷賭博的潛在原因源自家庭狀況,或其家屬亦因其賭博行為已受情緒困擾,家屬亦會成為我們的支援對象之一。」勗勵軒的中心主任嚴廷玲亦為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與我們分享受賭博困擾人士家屬的處境。「根據本中心的前線數據,受賭博困擾的人士多為男性,他們當中不少亦已有家室,是家庭經濟支柱。當他們因沉迷賭博而負債,其伴侶本身又可能因為要照顧小孩而沒有工作,便要動用積蓄或再次上班來維持家庭開支,責任百上加斤。有時同住家屬還會遭受追數公司的滋擾,金錢上、精神上所受的壓力可想而之。」

金齡婦女重投職場面對難關 照顧家庭與工作難以取捨

糕點時光一直關注婦女自立或重投職場的問題,Ann是糕點時光的「元老」員工。Ann在加入糕點時光前已經退休,作為媽媽,在家庭中擔當重要角色,但當子女也長大成人,重投職場並不容易,她慶幸能夠遇上糕點時光。

Ann由開業起已是糕點製作的「總司令」,不時研發糕點新口味,產品也是大受歡迎。

「雖然我已經退休,但喺呢度整糕點,令我明白原來年紀並唔係一個問題,每次聽到自己整嘅糕點好快就賣曬,覺得特別開心啊!」Ann在糕點時光培養興趣,發揮所長,更認識了一班好友。「佢哋唔係同事,係朋友!」

金齡婦女「Time To Gold」與傳統糕點 一同重新出發

砵仔糕、芝麻卷見證我們的童年時光,但現在卻買少見少。各個地方都有傳統糕點:台灣有鳳梨酥,日本有日式和菓子,由日常的觀察,共同創辦人—明珠,開始思考本地傳統糕點的發展空間。

糕點時光除了保存存傳統糕點文化,社企更有多一重使命,就是支援疫情下面對經濟困難的金齡婦女。事實上,很多婦女廚藝了得,只欠一個發揮所長的機會。聘用一些金齡或半退休的基層婦女,在利用其手藝製作糕點之餘,讓她們重新發現自己已有的能力,建立自信,發揮所長,亦能讓她們有一份額外收入,並且建立婦女的社交圈子。

明珠認為五、六十歲的金齡婦女也是相當能幹,除了貢獻經驗,提供意見,更會鼓勵她,是強大的後盾。「好似多咗一班媽咪咁,遇到好多困難煩惱,都會主動幫我哋解決!」

戒賭主題糕點注入家屬期盼 讓傳統手作糕點更有意義

明白到婦女要平衡工作家庭和重投職場所遇的困境,兩間機構的理念不謀而合,於是共同設計兩款中式糕點,包括椰汁桂花糕「金盆洗手」以及焙茶栗子糯米糍「苦盡甘來」,名字滿載受賭博困擾人士家屬的期盼。「金盆洗手」附加的椰汁管仿如洗手皂液,食用時輕按椰汁管,就如以洗手皂液洗手一般,設計富饒趣味;用上藥饍食材桂花,味道清甜適合迎接夏日。「苦盡甘來」則特別用上較澀口的焙茶粉做外皮,內裡是甘甜的栗子,吃下去先苦後甜,就如戒賭的歷程一樣,過程或許艱苦,但擺脫賭癮後個人的身心靈重整及與家人關係的破鏡重圓,卻是非一般的「甜」。無論在名字、食材和製作上都充滿心思。於4月中,糕點時光亦特別為勗勵軒的婦女舉行了一場工作坊,親手製作兩款限定糕點,並分享是次活動訊息,大家樂在其中。

家屬分享經歷 過來人勸別再沉迷賭博

呀好(化名)是三位孩子的母親,最小的兒子去年正準備學師畢業,卻無意中被發現藏著借據,原來他沉迷手機遊戲課金,家屬愈幫他還,他便愈借愈多。最終家屬無力還債,24小時內被淋兩次紅油,其他家人都受驚遷出,只剩媽媽每晚提心吊膽,不知債主何時登門。後來她致電戒賭輔導熱線求助,輔導員為她提供情緒支援,她透過面談輔導和減壓練習,開始學會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身心需要之上。「一路以來我主力負責照顧家庭,很少出來工作。現在要出來兼職,做體力活又要捱夜,還要處理家庭的事,十分辛苦。沉迷賭博其實真的不只是一個人的事,它會影響到整個家庭。」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大眾明白沉迷賭博的禍害,同時讓大家認識社會上有這些資源,能支援一班受賭博困擾人士以及其家屬。

「勗勵軒輔導中心 X 糕點時光」戒賭主題糕點 限時販賣資訊:

日期:2023年5月8至14日

地點:糕點時光四間門市

預訂:https://timetogold.org/collections/%E7%B3%95%E9%BB%9E%E6%99%82%E5%85%89-x-%E5%8B%97%E5%8B%B5%E8%BB%92%E8%BC%94%E5%B0%8E%E4%B8%AD%E5%BF%83-%E6%88%92%E8%B3%AD%E4%B8%BB%E9%A1%8C%E7%B3%95%E9%BB%9E

門市地址

西營盤總店:

西營盤第二街124號地舖

1100-1900

 

旺角TOP門店:

旺角彌敦道700號T.O.P This Is Our Place 地下 P04B舖(一芳水果茶對面)

1230-2030

 

將軍澳分店:

寶琳新都城中心一期2樓271號

1130-2030

 

荃灣分店:

荃灣綠楊坊地下 Pop up Kiosk D&E

1130-2030

價錢:$20/件

早鳥優惠:2023年5月2-7日期間,$16/件,$60/四件

限定優惠:2023年5月8-14日期間,凡於結帳期間提及「勗勵軒」,即可享限定優惠$18/件

圖片及影片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LQALVtPdeLxnLVO4H2NcygBwM3kyDzjh?usp=share_link

@zionylh @timetogold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糕點時光 #戒賭熱線1834633 #九龍區戒賭輔導直線 #平和基金 #婦女充權 #文化保育 #活化糕點 #糕點銷售

跑步小組一月份報告

本中心的跑步小組於本年一月誠意邀請經驗豐富的專業教練來悉心訓練組員。在教練教導下,組員除了學到很多入門技巧外,亦反思自己很多運動時的壞習慣,並明白到自己的弱點,並有意改善。在本年一月的兩晚練習中,大家都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感受到團隊精神和樂趣,同時對健康的飲食習慣亦多了體會。圖中為年二十九晚上舉行的跑步小組。

跑步小組於一月亦有一晚主力練跑,一方面為組員提供實踐機會,將學到的跑步技巧應用在訓練上,亦培養組員在沒有教練督導下的自律性和毅力。該晚的訓練亦旨在啟發組員善用自己的公餘時間練跑,同時亦準備三月舉行的迪士尼十公里賽跑。

正正因為以上的原因,很多組員百忙之中都願意趕往出席晚上的跑步小組,希望鍛鍊身體和學習跑步技巧之餘,也能減壓和宣洩情緒,建立精神寄託,而運動時釋放的多巴胺亦令人感到開心愉快。

運動有助戒賭,跑步正正是一種可以鍛鍊身體和訓練意志的運動。跑步和戒賭一樣,必須走出既有的舒適區,反思和改善自己的不足,糾正壞習慣,從而領悟正確而又適合自己的練跑方法,好比要領悟正確及適合自己的戒賭方法一樣。跑步和戒賭同樣必須要有自律性,一樣要經歷辛酸、面對挑戰和克服困難,但只要方法正確和堅持不懈,自然能領略當中的樂趣和享受成果。

跑步小組於彩虹斧山道運動場舉行,下雨會移師到調景嶺室內運動場舉行,而且一直都有新組員加入。

*相片經組員同意後加工
.
#戒賭熱線1834633 (按3字)/ 2703 9811
#Whatsapp53133011
#講座查詢27039893
#九龍區戒賭輔導直線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
#平和基金 #睇波不賭波

籃球小組練習回顧(2023年2月24日)

籃球小組 2023年2月24日 (康寧道遊樂場)
練習回顧

由於今晚參與的以新人為主,所以教練先請他們做一些運球、上籃、射球的基本功,然後決定今晚課堂內容:

1. 將他們team up做二人傳球,看看他們的傳球技巧

2. 1打1練習,以半教半自己發揮,令學員對自己的技巧更有信心,同時加以提點改善

3. 小跳步雙腳跳停練習

由於今晚的參加者都有一定籃球基礎, 所以練習的節奏較快, 個別久疏戰陣的參加者需要中途休息一會, 期間其他參加者會有默契地即時填補他練習中的位置, 而當他休息完回到大夥兒練習射罰球時, 在眾人之中就射得最準, 差不多百發百中!

籃球小組分享(—)

2022年10月,勗勵軒籃球小組正式成立! 成立的緣起是我們不時有案主反映他們之前喜歡打籃球,但都已經放下了一段時間,又或者球友由於案主的賭博習慣和借貸跟後者疏遠了,所以他們就算想重拾籃球這興趣亦一時未能找到球伴,而我們中心當時在體育興趣小組方面只有足球、跑步健身和瑜珈,暫未覆蓋籃球這個很受年青人喜愛的體育運動,未能回應這班愛好籃球的案主的需要。適逢過去兩三年疫症期間,不少戶內外運動設施長期關閉,一般市民都”餓”了運動很久,我們這班喜愛籃球的案主也不例外,中心為著抓住他們當刻想做運動的額外動機,所以決定成立籃球小組。

中心希望透過籃球練習和比賽,讓參加者得以強健體魄,發揮潛能,培養生趣,減輕生活壓力,建立團體精神,以及提升抗逆能力,以期他們戒賭路途走得更為堅實。

現時我們每週練波一晚,地點為觀塘區內的籃球場。頭兩個月,我們絕對處於摸索階段,組員會先(和其他球場散客!)一起練習射籃,然後我們就自組一隊和其他”球隊”打街波,有時甚至是溝亂打的。其實打街波真不容易,因為兩隊互不相識,爭勝心切之下較少”就住嚟打”,還有如果贏了一場的話,小休之後就要接著打第二場,體力需求高之外,過份落力亦帶來一定受傷風險,這對我們比較年長的組員來說尤其吃力。

中心了解情況之後,決定從去年12月起聘請教練訓練我們! 我們的教練有多年訓練社區籃球的經驗,他持守的理念是”快樂籃球”,他希望組員能夠在愉快和正面的氣氛下,一面鍛鍊籃球技術, 一面享受籃球,一面提升自己,一面造就隊友和團隊。在訓練過程中,組員得以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技巧練習 (至今我們學過: 基本射球運球技巧、傳球概念、Give and Go、Pick and Roll、初步認識8字傳球及上籃、基本防守/擺脫防守技巧),而每次練習之後都有分組對練。

我們受訓至今不到三個月(其中一些日子還因天雨暫停練習), 然而各組員對籃球的興趣和對小組的歸屬感都提升了不少。其實小組成立之初,筆者(作為輔導員及這個小組的統籌)對於組員之間能力的參差是有一定憂慮的: 組員有些是二十出頭的前校隊隊員, 有些是久疏運動但之前喜歡在學校小息時和同學打打籃球的,也有一些是步入中年的曾經體育愛好者,筆者曾擔心小組會因為各組員在年齡、技術和體能的差距而難以凝聚和定位,不過在有系統而較為安全的訓練模式下,再加上教練的正向鼓勵,不同年齡和能力的組員的籃球技術、對籃球的興趣以及對小組歸屬感都有提升。就以筆者為例,我起初對籃球一竅不通,本來只打算擔任籃球小組的統籌總務,但知道有教練訓練實在難得,所以姑且嘗試一下”臨老學吹打”,從最初射波不沾框,到現在能夠間中射入籃,甚至我發現自己在防守/擺脫防守上做得不錯哩(入唔到波都守得)! 期間的進步,一方面是由於教練的耐心指導和鼓勵,另一方面亦有賴於所有組員不分能力都熱衷練習基本功,而較有能力的組員更會調教自己的動作以誘導能力較低的組員放膽嘗試。連我這個”老菜鳥”都能夠上手,其他早有籃球經驗的組員自然都頗有得著。而這個一起進步的氣氛,除了是教練訓練得法之外,其實背後還有另一股推動力, 究竟是什麼呢? 請留意勗勵軒籃球小組下回分享!

認識不同心理學學派如何看待賭博問題成因 — 人本治療學派

[認識不同心理學學派如何看待賭博問題成因 —人本治療學派]

人本治療學派 (Person Centered Therapy) 主張人應該一致 (Congruence) ,但何謂一致?

每個人都有理想中的自我 (Ideal Self) 和現實中的自我 (Actual Self),當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有落差,就會出現不一致的狀態 (Incongruence) 。理想中的自我是指我們希望或期望自己可以成為的樣子,而現實中的自我,就是指真實的自己或別人認為的真正的自己。例如我在自己心目中是很有魅力很能幹的,但真實中我其實長相普通、工作表現一般。在上述情況,當現實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不一樣,就會產生落差。

理想中的自我和現實中的自我,在什麼時候會產生落差?

部份賭博失調求助者的賭博行為,亦可能與兩個「我」的落差有關。而兩者的落差,有時候是源於現實環境的限制,或身邊人對我們的評價。例如某位案主認為自己是一個做事很有效率的人,但在工作裡,他的上司經常指他工作表現差,要求他重做,讓他感到心理不平衡。他認為自己很能幹,卻被批評表現卻不如理想,在這當中出現了落差。後來在機緣巧合下他接觸到了賭博,他感覺在賭博期間能忘記一切現實中的事,便透過賭博逃避現實,因此沉迷賭博。

延伸思考
正是這些心理差距產生的壓力,導致人們使用賭博減輕壓力。壓力愈大,便愈需要賭博。當愈賭愈大,錢債又會帶來更大壓力導致惡性循環,因而不能自拔。不知道你的理想中的自我和現實中的自我差距多少呢?你又有沒有使用什麼方法去逃避現實呢?